“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句话用在我身上恰如其分。我搞了几十年戏剧创作,自己的人生也充满了戏剧性转折,而且多是喜剧性转折。
1981年,正在襄城县农村当亦工亦农教师的我得知一个新“精神”,非公办教师可以放宽年龄限制参加高考。这真是甘霖天降啊!但考前,所有朋友都劝我不要报考。第一,参加高考的大部分是高中生,我是初中生,在戏校学戏,初中也没上全,靠什么去竞争?第二,准备时间太短。年初上级来了通知,但我不符合条件,便没把高考的事放在心上。距考试只剩10天时,忽然来了新政策,我具备报考条件。可人家都“练兵”半年了,我连枪锈也来不及磨掉,怎么能拼得过人家呢?第三,我想报考的中文专业录取比例为200∶1,怎么会轮到我头上呢?
但我想:兴推荐时,没自己的份儿,怨天尤人;现在给机会让参加考试,自己不参加,那埋怨谁去?不是有句老话“自古无场外的状元”吗?于是我便报了名。
金榜揭晓,我获得当时许昌地区(14个县、市)文科第一名。所有得知这一消息的人都瞠目结舌,包括我自己。
其实,一切偶然中都包含必然。我知道,这得益于我平时的自学和积累。不过,如果没有人提供游泳池让你跳进去,你游泳技术再好又有何用?我发自肺腑地感谢改革开放的好政策。
正是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我和家人的命运才随之发生变化。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许昌实验中学。刚到这里不久,上级又有了政策,给知识分子家属“农转非”,其中一项条件是获得过地区级一等奖。得益于搞文学创作,我获奖颇多。于是,老婆、孩子进了城。
我的老婆是个地道的农村妇女,现在“摇身一变”成了城里人,并在校办工厂学会了一些技术。后来机缘巧合,她也赶上政策解决了退休待遇问题,兴奋得像我当年考取高考第一名那样。
我自幼喜欢文学。改革开放的春风激发了我的灵感,大学校园的雨露滋润了我的笔端,身边发生的精彩故事让我激情迸发,我在国家级、省级出版物上相继发表小说《辛亥晓钟》《铁面巡抚》等;著有散文集《旅途撷卉》,被中国散文家协会等单位授予“中国散文创作成果奖”;参与修改的剧本《石头梦》赴京参加首届中国艺术节,《给你一个家》(与马炎心合作)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有多首诗歌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或在大赛中获奖。截至目前,我已经出书30余本,为许昌实施文化兴市战略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如今我已经退休在家。儿子、女儿也都拿到了大学文凭。孙女在学校、家庭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可以说,一家人快快乐乐,和千千万万个家庭一样过着幸福的小日子。
没有改革开放,我的人生就没有这些戏剧性转折。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我的人生履历就不会这么精彩而丰富。我时时心存感恩,我的一切都要感谢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和它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我虽已年过七旬,但身体很好。我将继续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为改革开放放声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