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要面对不确定性,把握机遇,把不确定性变成确定性。
当前的经济形势很不乐观,但我们都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充满了信心。看清楚了就不担心了,最怕的是你没看清楚。有人把灾难变成了机会,有人把机会变成了灾难。真正看清楚的人没有悲观和乐观,只有暂时的困难。企业家要有未来观、全局观和全球观。
公司越大,压力越大;事情越多,决策越艰难。我每日如履薄冰,回头看企业最初时候的困难,那都不是事儿。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不可能一直高速发展,经济起起伏伏很正常,大家不用太担心。
中美贸易摩擦是历史性的机遇,会促进中国更加开放,进一步改革。美国对中国增长势头保持警惕的状态不会改变,然而好未必是好、坏未必是坏,关键是自己的判断。企业家是应对贸易摩擦的主力军,中国每一次开放,都让我们越来越强大。不要跟他人吵架,要改变自己。中国自己的市场极大,还有“一带一路”,我们有的是机会。
中国未来有三次巨大的机会:第一,我相信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将进一步市场化,这是不可改变的。曾经有那么多企业把股权质押、胡乱投资,当一家企业把80%的股权质押,拿钱做非主营业务,就应该预感到危机。近年来,国家实行“去杠杆”后,我们应该反思自己,过去做错了什么,否则依然会走回老路。用一句话说,风来了,猪都会飞,风过去了,摔死的都是猪。
第二,中国最大的机会是内需,是消费市场。未来一定是以服务业为主,只有服务业,才是未来解决就业的关键,未来的制造业离开服务业就不可能生存,未来的服务业也是制造业。服务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更高,新零售业不是卖东西,而是搞服务;新制造业不是规模化、标准化,而是柔性化、个性化。
第三,供给侧改革,经济要全面数据化。美国原来的前十强企业,都是传统制造业,现在大都是数据企业、高科技公司。未来的市场规模,一定是靠创新发展起来的,所有企业都要靠数据发展。实体经济不等于制造业,更不等于传统落后制造业。实体经济也要改革,也要创新。服务业和制造业不能对立,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不能对立。
面对当前的形势,每家公司处理的方式方法都不一样,但是有一点,不要跟风暴对抗,要在风暴中修炼自己。当初的战略到底是什么,想明白了没有?企业运营多元化是有问题的,今天中国绝大部分企业家不具备多元化的能力,没有足够的组织保障、技术保障。
改变自己很难,但是只有改变自己,才有希望。越是形势不好,我们越是要有战略定力,不要去投机。美国的企业讲究战略,当年的苏联讲究战役,日本企业讲究战术,战略考验对未来的判断能力,战役考验组织能力,战术考验执行能力,战略、战役、战术要结合起来。今天企业光靠勤奋努力已经不够了,我们必须培养自己对未来的判断能力、全球化组织能力,把钱放在员工身上,把希望放在年轻人身上。 (魏东雅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