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今日魏都

从大学教授到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姚运仕:用最“潮”的技术干“土”活

本报记者 许廷合 通讯员 赵延鹏

寒冬时节,一则喜讯让魏都科技界倍感温暖:在日前公布的2018年度河南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中原千人计划”人选名单中,河南万里交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里交科)副总经理姚运仕成功入选“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队伍,成为魏都区人才强区工作中的又一盛事。

12月10日,记者见到刚从长安大学赶回许昌的姚运仕。而在没有进入万里交科之前,他的经历几乎都和学校联系在一起。

1997年,姚运仕从沂蒙山区走出,考入公路交通行业的“黄埔军校”——长安大学。循着时间的轨迹,从一名求知若渴的学生,到长安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姚运仕以“十年求学、十年育人”来概括自己在长安大学20年的校园生涯。

“坦白地说,我干的活儿很‘土’。”姚运仕风趣地向记者表示,从筛沙子与石料、人工上料到做试样、清理废弃物,混凝土试验是名副其实的一项“土”活儿。在长安大学求学期间,姚运仕师从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知名专家冯忠绪教授,并由此踏上了混凝土领域的科技创新之路,“根据混凝土行业发展报告,去年我国的混凝土用量达到30万亿立方米,如果按5%的节约率来算,一年我们就能少消耗掉一座华山。求学时,老师经常教导我们,虽然混凝土试验既脏又苦,但只要技术研究前进一小步,就是推动产业变革前进一大步。”姚运仕说。

正是凭借着在科研路上创新创造、坚持不懈的可贵担当,姚运仕所在团队最终在混凝土振动搅拌领域开疆拓土,形成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引领了世界混凝土搅拌技术的发展潮流。作为团队核心成员之一,姚运仕毫不讳言地指出:“从常规搅拌到振动搅拌,它引领的是一场涉及多行业、多领域的技术革命。”

据了解,常规的搅拌技术虽然能将混合料在宏观上搅拌均匀,但如果通过显微镜观察,仍有10%至30%的水泥颗粒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形成微小的泥团。这种团聚现象不但降低了水泥的利用率,造成了浪费,而且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与耐久性能。而振动搅拌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水泥颗粒的团聚现象,不仅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搅拌质量和效率,让道路、桥梁、建筑等使用寿命更长久,而且可节约15%至20%的水泥,对促进行业技术提升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速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应用,2017年11月,受万里交科董事长张良奇邀请,姚运仕进入万里交科担任副总经理,并出任该公司产业创新研究院院长。“之所以选择这里,一方面是在混凝土振动搅拌技术研究及应用过程中,我和万里交科旗下的科研团队早已经是老朋友;另一方面,许昌在尊重人才、关爱人才方面的务实举措让我感到很温暖。”

如今,作为振动搅拌技术的“领跑者”,万里交科在市场上显现了它的领军魅力:振动搅拌技术已在全国29个省份推广应用,14个省份建立了地方性标准或工法;由该公司研发的“德通”振动搅拌设备,已连续2年销售额呈爆发式增长。

“比如,我国目前正在建设的世界载荷最大的公铁两用悬索桥——扬州五峰山长江大桥,采用的混凝土搅拌设备也是我们公司的产品。”姚运仕表示,“作为顺应时代潮流的创新性技术,在推动我国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的新征程上,让每一项土木工程都能享受振动搅拌带来的科技变革,既是使命所系,也是责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