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今日魏都

97个老旧小区变“俏”,绽放一座城的生活理想——

老旧小区改造的“魏都实践”

本报记者 许廷合 通讯员 尚珊珊

在文会警苑,昔日废弃的旧车棚,如今成了环境优美的小花园。 (资料图片)

延中小区一期新建的居民之家,把服务送到了居民家门口。 (资料图片)

刚刚下的一场雪,在魏都区文会警苑居民辛建恒眼中有了一份别样的诗意:“以前下雪,小区里破损路面上的结冰扫不净,我们这些老人就愁出门。现在好了,小区里新铺的沥青路面宽敞平整,出门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

同文会警苑一样,今年在魏都区,有97个老旧小区脱胎换骨,焕发了生机。作为许昌市中心城区,自去年12月以来,魏都区乘着许昌入选全国15个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的东风,先行先试,全力推动宜居城区建设再上新台阶,闯出了一条老城更新的新路子。

一年的艰苦付出,改变的是几十年的生活窘况。在大胆创新的探索中,付出、收获、喜悦……这些词汇像图画一样,不仅寄托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且见证着魏都区在城市品质提升路上的精彩乐章。

“主角”突出

改不改、怎么改居民说了算

“文会警苑改造前,我们先后3次入户,详细听取每一户居民的意见,收集居民反应强烈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分别召开了小区居民代表会议和党员代表会议,围绕改什么、怎么改,听取居民的实际诉求。”魏都区东大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闫伟超坦言,老旧小区改不改、怎么改居民说了算。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正是魏都区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的基本遵循。据了解,魏都区坚持把居民自愿、全程参与作为老旧小区改造的基本原则,不断强化居民的主体地位,着力提升居民的参与感、认同感。改造前,魏都区从居民意愿出发,针对他们最迫切的需求、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充分征求居民意见,改不改、怎么改让居民说了算;改造中,居民全程参与,既出资出力,又全程监督;改造后,效果由居民来评议。魏都区通过让居民全程参与,实现了“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把老旧小区改造得更美丽。

移植行道树、更换新路灯、粉刷老墙面、铺设沥青路……从路面到立面,从空中到地面,随着一条条改造意见变为现实,曾经“疾病缠身”的老旧小区焕然一新,绽放出全新的活力。

正是在一次次的先行探索和实践中,“五个一”的工作思路在魏都区落地生根,让老旧小区的改造管眼前,更管长远。“五个一”是指,一个中心,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理念,激发居民热情,调动老旧小区关联单位的积极性;一个能人,即选择老旧小区里热心、能干、有较高威望的能人,由其动员更多居民参与小区改造;一区一策,即根据各个老旧小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制订具体的改造方案;一个机制,即坚持居民、市场、政府等多方共同筹措资金机制,对“改造资金怎么出”这一问题充分征求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一个组织,即坚持把建立健全老旧小区党组织作为重要抓手。

“曲调”悠扬

补短板、亮特色老院展新姿

“以前是脏乱差,现在是美如画。可以说,那个‘明星’小区又回来了。”12月7日,魏都区延中小区居民范桂枝谈及所在小区的前后变化,一脸的幸福感。

延中小区一期建于1998年,是许昌市第一个经济适用房项目,也是当时许昌的“明星小区”。随着时间的沉淀,由于设施老化、管理不善,该小区的“明星”光环渐渐蒙尘,甚至成为城市“脏乱差”的典型代表。而改造提升后,如今这里的居民又有了美丽、整洁的家园。

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像延中小区这样的嬗变并非个例。统计显示,许昌市共有老旧小区391个,其中魏都区有324个。拥有更高质量的生活环境成为魏都区居民的迫切愿望。

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魏都区按照居民自筹、社会捐助、政府奖补等多方出资的原则,紧紧抓住群众“最急、最盼、最缺、最怨”的问题,优先解决老旧小区的下水道堵塞、生活垃圾清理等最基本的问题,然后新增充电设施、智能门禁等设施,让居民的生活更便利。同时,在改造过程中,按照“一区一策”的工作思路,该区着力在精细化上下功夫,通过各具特色的环境营造,既改善了居民的生活品质,也留住了他们的“乡愁”。

既重“里子”,也要“面子”,魏都区老旧小区重新焕发勃勃生机。据统计,今年以来,魏都区完成了97个老旧小区的改造提升。改造后的小区全部达到了“秩序维护好、环境卫生好、绿化美化好、经费管理好、责任落实好”的“五好”和“有居民自治主体、有组织协调机构、有日常维修经费、有水电气等配套生活设施、有老庭院名称及类型标识牌”的“五有”标准。

“合声”嘹亮

聚合力、同发力托起幸福梦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是增进福祉的民心工程,也是考验智慧的系统工程。

因事关多方利益、涉及多个部门,为了把老旧小区改造这件好事办实,魏都区由区委书记担任政委、区长担任指挥长,成立了本地区最高规格的工作指挥部,整合相关部门、街道办事处等工作力量,组成专班,专职专题专案推进。

如今,在延中小区,随着新改建的居民之家、儿童乐园、趣味书屋等投入使用,居民足不出院就能享受“五分钟”的健身圈、阅读圈、医疗圈和生活服务圈带来的便捷;在煤炭中转站家属院,5000余平方米破损墙面,变成了讲述三国故事的“文化长廊”……魏都区在对老旧小区硬件进行改造提升的同时,通过大力实施养老、卫生、健身等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凝聚最大合力唱响为民服务的“主题歌”,让老旧小区的居民拥有了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截至目前,魏都区已建成了13个养老中心、13个卫生服务中心、50个社区托老站、96个健身场所、100个社区卫生站、100个小游园、100个社区便民店,把1555项具体事融入了群众、融入了小区、融入了庭院。

小区要建设好,更要管理好。在实际探索中,魏都区坚持将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与运行管理同步推进,在硬件改造之前就着手建立长效运行管理机制,目前探索了专业物业管理、基础物业管理、业主自治管理等3种模式。“过去环境脏、没人管,住着心气也不顺。现在环境变好了、管理规范了,房价也跟着涨了。”今年65岁的居民王凤勤深有感触地说,“这不用买房、不用搬家,就又住进了‘新小区’,真是感谢党和政府。”

焕然一新的居住环境,让老百姓看在眼里、暖在心上。随着城市品质的稳步提升,这座人文气息浓郁的厚重之城,正散发着新时代的青春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