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增阳
“邢国锋手中的好照片,估计比我的还要多。”一个偶然的场合,一位长期从事摄影的朋友这样向记者描述邢国锋。在此之前,记者并没有在摄影的圈子中听过这个名字。
当记者向朋友说出疑惑时,朋友解释道,邢国锋是一名司机,不过他从10年前就开始拉着许昌摄影界的老师穿梭于祖国大江南北。不久之后,记者见到了邢国锋,也欣赏到了他拍摄的从雪域高原到北国雪乡,从西北荒漠到南国梯田,不同季节、不同场景的精彩摄影作品。细细品味,发现朋友所言非虚。
“我并不是专业的摄影师,入门的时间也不是特别长,我打交道最多的还是车。”1973年出生于建安区河街乡的邢国锋,20岁的时候就开始跑车。“一开始跑的大货车,起初并不是我开车,而是和别人搭班,后来慢慢地轮换着开。那时候我们全国各地拉货,跑过广东,去过北京,把许昌的特产和货物运往全国各地,回来的时候再配货,把外地的产品运回许昌。”邢国锋说,靠着开大货车,他在许昌买了房,结了婚。后来,他又开过几年依维柯,跑了三四年的出租车,直到2007年,他买了一辆商务车,开始接外出旅游、会务接待等这一类的活儿。
邢国锋至今记得,他与摄影界的老师们第一次打交道,是在2008年。那一年冬天,他开车拉着七八位摄影家前往吉林雪乡。“那一年的12月底,我拉着张同春和其他几位老师前往东北。我们一起在东北过的元旦。由于之前没有去过东北,对那里冬天的严寒并没有直观的感受。快开到吉林的时候,车上的暖气突然停了,那时候我们还在高速公路上,我们呼出的哈气很快在前挡风玻璃上凝结成冰,路都看不清了。我就用身份证一边刮着一边开,小心翼翼地找到了最近的出口驶出高速公路,找到了一家修车店,检查后才知道是暖气开得时间太长,烧了。那一次修车的钱比我一天赚的还多。”邢国锋说。
那一次,他们在东北待了10多天。住在那里的第一天,邢国锋就体验到了严寒的威力。“我晚上把保温杯忘在了车上,第二天发现已经冻得打不开盖了。更让我惊讶的是,由于我买的是二手车,上一个车主给车喷过漆,第二天起来发现车漆被冻裂成了‘蜘蛛网’,我只能找胶带先粘一下。当地的天黑得早,我和摄影家老师们闲来无事在屋里闲聊。不久后,我发现张同春老师拿出了相机对着窗户拍了起来,原来窗上结起了窗花,非常漂亮。”邢国锋说,那一次他们前往东北的主要目的,就是拍雾凇。旅店老板告诉他们,如果半夜起来看到外边的树上有一点儿泛白,早上就会有雾凇。“我们很幸运,第二天就拍到了雾凇,一起住旅店的也有来自深圳、香港的摄影家,他们一连住了12天才等到雾凇。”邢国锋说。
当时的邢国锋还没有相机,拍照用的是小屏幕手机,只有最简单的记录功能,根本没有什么细节。几年的时间里,邢国锋拉着一批又一批摄影家穿梭于祖国各地。他们去新疆拍胡杨林、拍沙漠,忍受着几十度的高温,住过10块钱一晚的旅店,没有电,没有卫生间,有时候还饿得不行。“那时候,我其实并不是特别理解这些搞摄影的老师们,他们中有的年纪不小了,放着家里的舒适环境不享受,却出来受着各种罪,图什么?”邢国锋说,每每看到他们拍出一张好照片欣喜的表情,他渐渐有些理解了。
随着许昌摄影群体的不断扩大,最繁忙的时候,一年12个月,邢国锋有11个月都开车在路上,他们去过西藏,去过新疆,去过东北,去过腾冲,坝上更是去了无数次。出去的时候,摄影家们背的相机多,有时候会借给邢国锋,让他也跟着拍拍照。路途上,摄影家们讨论最多的是各种摄影知识,如何选择角度,如何调整相机,邢国锋在开车的途中,也能学到很多摄影知识。
“2013年,我拉着老师们去西藏,去了20多天。我们走川藏线进藏,走青藏线出去,一路上有惊险也有欢乐。见到了雪域高原震撼人心的风景,也感受到了当地别样的民族风情。记得当时我们从拉萨去纳木错。有一个大坡上不去,老师们都下来走着,我开着车在前边。路途上有一个湖非常漂亮,老师们想下去看看,我就沿着一条小路把车开了下去。可是等想要重新回到主路上的时候,一侧的车轮却陷在了虚土中,快要侧翻了。就在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一辆行驶在主路上的中巴车主动停了下来,问是不是需要帮忙。这是一群来自天津的游客,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最终脱险。同行的一位老师说,回去后一定要写一封感谢信,谢谢这些天津朋友的帮助。”邢国锋说,在和老师们同行的过程中,他也渐渐喜欢上了摄影。
2014年,邢国锋购买了一台佳能相机。虽然没有摄影家们的相机那么专业,但也能帮助邢国锋拍出好的照片。2016年,邢国锋又换了更加专业的相机。路途中,邢国锋也开始拿起相机,记录下美好的瞬间。“我不能像摄影家老师们那样把时间都花在摄影上,因为我还要开车,必须保证充足的休息。由于老师们有时候支起架子就会拍上很长时间,我会把镜头对准他们,为他们留下纪念。不少老师看过之后都会让我回去给他们传一份作为留念。”邢国锋说。
从不理解到爱上摄影,邢国锋的摄影之路也越走越宽。由于工作的关系,邢国锋拍摄的照片不仅遍布大江南北,而且记录下了同一地点不同时节的不同景色。“就比如说坝上,我已经去过了多次。每一个季节的景色我拍的都有。张同春老师曾经告诉我,他之所以有些地方去了不止一次,有的甚至去五六次,就是为了记录不同时节的景色,用镜头记录时间的变迁,发现不同时节的美好。”邢国锋说,这些年,他与很多摄影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没有出去跑车的时候,他也会参加摄影讲座,或者参加摄影家们的聚会,不断提升着自己的摄影水平。
“开了20多年的车,已经不像年轻的时候那样精力充沛。一般情况下,很多长途的旅行都不再去了,而是交给公司的其他师傅。”邢国锋说,这两年,他和朋友合伙办起了公司,承接各种租车业务,也会带着游客们前往不同的景点游玩。由于多年的经验积累,哪个季节哪个景区的景色美,去某一个景点如何规划行走路线,如何安排住宿、餐饮,他都有着准确的安排,可以让外出游玩的朋友尽情享受旅途。
“这么多年,我一直尽心为大家服务,很少出现状况。去西藏20多天,即便是路不好走,我也就补过一次轮胎。所以很多搞摄影的老师都喜欢找我带他们出去。不过现在除了老朋友们租我的车外,长途我尽量不去。有些搞摄影的老师告诉我,他们去之前会先问清楚哪个师傅开车,如果是我开车,他们就会比较安心,不用操心路途中的安排。”邢国锋说。
“我不止一次听摄影家老师们说,出去走走看看,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不管拍的照片好不好,心情会很好,如果能拍到好照片,那种愉悦的心情更是难以表达。在摄影的道路上,我也学到了许多知识,逐渐也能从不同的风景中发现别样的美好。”邢国锋说,旅途中的美景、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普通民众的生活方式都吸引着他去发现。
在路上发现美,伴随着邢国锋的足迹,一张又一张精彩的照片,成为他人生中独特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