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社会新闻

钟点工英子:

苦干撑起一片天

本报记者 朱庆安

“钟点工这一行干着挺不容易,经常是忙完这家忙那家,挣的都是辛苦钱。”近日,在市区解放路许通家苑一雇主家打扫卫生的英子对记者说,“干我们这一行,只要用心去做,也能创出一片新天地。”

英子名叫鲁凤英,今年38岁,建安区陈曹乡人。她个子瘦小,衣着朴素,但干起活儿来干净利索,自信的脸上时常带着微笑。提起自己的经历,她陷入了沉思,细细地向记者道来。

在她的生活记忆中,她和丈夫种着的5亩多田地,卖粮是家里唯一的收入。家里本来没什么积蓄,6年前婆婆生病住院,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境。等婆婆病好后,共欠亲戚朋友8000多元。这个数目对有钱人家来说不算啥,但对她家来说,这个数目无疑是不小的数字。

“我识字不多,丈夫又是老实人,我们没有赚钱的门路。”英子回忆当时的窘境。于是在亲戚的介绍下,她来到了市区一家家政服务公司。刚开始,她摸不出头绪,一天下来累得够呛,收入也低。这时,老板开导她,不管干什么工作,只要干好了,收入自然会增加。

时间一长,英子渐渐找到了干活儿的窍门,加上她为人本分,打扫仔细,深受雇主的喜欢,专门找她的人家多了,有时她忙不过来,还叫来丈夫给她当帮手。

“我碰到的人大部分很和善。”英子说她的运气好,和她一起干活儿的姐妹总是羡慕她。也许正是她自己踏实的性格,也赢得别人的喜欢。有些雇主信任她,甚至直接给她配一把家门的钥匙,她只要定期去把房子打扫干净就行了,连一些爱挑毛病的人,也越来越喜欢和英子打交道。

“做钟点工好,还是在工厂做工好?”记者问。

“当然是做钟点工好。因为工钱能够及时兑现,收入也不低,加之大部分雇主很客气,干得也舒心。”英子说,很多人觉得太苦,每天擦地受不了,但她很高兴干这一行,所以一直干到现在。

英子谈起儿子,满脸喜色。儿子一直学习很好,也很懂事。现在,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儿子能考上大学,以后能找到好的工作,比他们这一辈过得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