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

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乡村振兴战略

杨苗

一、改革开放是解决我市“三农”问题的关键一招儿

改革开放以来,许昌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农民解决了基本温饱问题;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大幅提高,较改革开放前翻了几十番;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农村道路已基本实现“村村通”。变化证明,许昌农村40年的改革之路是一条正确之路、富民之路。

二、我市农村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

(一)从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转变,我市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1958年后,我市农村在原有的农业合作社基础上,通过合并、扩建迅速建立起一批集体性的大公社。大公社在实际生产中造成劳动效率低下、粮食产量不高等,问题严重。1979年,许昌地委响应中央号召,明确提出要“加强劳动组织,建立严格的生产责任制”,并肯定了包工到组、联产计酬等生产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迅速解决了我市农民的温饱问题。广大农民广开生产门路,发展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得到快速发展。

(二)温饱解决之后,我市农民探索致富之路。

20世纪80年代,农民在改革中获得了一些实惠。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了“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农村地区被边缘化,大量农村青年外出,农村抛荒现象严重。面对这些情况,许昌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大力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对农业减少税收,直至2005年取消农业税;对农业实行“四大补贴”及限制最低收购价政策;财政支持“家电下乡”,农民家庭现代化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三)从人居环境整治到美丽乡村建设。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重点和难点在乡村。随着我市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宅基地逐渐荒废。这些荒废的宅基地就像是在一件美丽的衣服上打了几个补丁,严重影响了农村的整体面貌。为了让每个群众都享受更好的生活,许昌市委、市政府开始下大力气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四)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市“三农”问题的总抓手 。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从根本上改变了乡村从属于城市的局面。许昌也要抓住这个机遇,尽快解决我市“三农”问题。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抓住“人”。引导农民工返乡、大学生回乡创业,高起点发展现代农业。

2.抓住“地”。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让土地承包者和经营主体可以放心地加大在土地上的投入。

3.抓住“钱”。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惠农强农政策,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使之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需求相适应。

三、关于今后做好我市“三农”工作的思考

(一)做好“三农”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农村取得了巨大成就。可以说,党的领导是我们工作的稳定器和助推器。因此,做好“三农”工作,就要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工作水平,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带着对农民的感情做农村工作。

(二)注重农村工作的系统性,用现代化理念做好“三农”工作。

40年来,我市对农村问题的关注扩大到经济、政治、社会治理、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体现了我市农村工作思路的成熟和系统化。今后,我们要坚持“五位一体”,用现代化理念推动农业农村的飞跃发展。

(三)我市农村工作大有可为、大有希望。

40年来,我们对农村发展力量的认识和把握越来越深刻,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把农民自身力量与政府支持结合起来,内外因相互作用,一定能够推动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再上新台阶,建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作者系许昌市委党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