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贞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有力促进了农村的发展,比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税费改革、新农村建设等。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我们党又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无疑对于推动我国农村快速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改革开放以来贯彻农村政策的经验
农村政策的制定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农村政策制定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所以,一切政策的制定要以维护农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40年改革开放实践证明,凡是尊重农民的权益和意愿,农村改革和发展就会深入;反之,就会停止甚至倒退。
农村政策的制定要从实际出发。农村的发展是一项长期的、极其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所以农村政策的制定必须从农村实际出发,以现实为依托,以目标为导向。改革开放40年来,我党始终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税费改革、新农村建设及精准扶贫等,每一项都是从实际出发,找准问题、因势利导,促进了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
农村政策的制定要以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为根本前提。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只有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税费改革等都是理顺了当时的生产关系,才有了农村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所以,农村改革无论走到哪一步,农村政策的制定必须充分尊重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始终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根本前提。
二、新时代做好农村工作需要把握的问题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确保党对乡村的坚强领导。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农村得到贯彻落实的基础。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凡是基层党组织建设比较好的乡村,会比较到位地落实党的各项政策,经济发展会比较好,农民会有较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创新机制体制,实现乡村发展。体制机制是社会发展活力的总开关,体制顺了、机制活了,各项事业才能蓬勃发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就是要全面激活市场、要素和主体,打通渠道,让广大农民最大限度地分享改革红利,进而实现乡村整体的发展。因此,创新机制体制,不仅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还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鼓励农民和城镇居民返乡创新创业,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产业发展引领农村发展。要因地制宜确定乡村的产业发展策略,根据自身优势,着重发展特色产业;要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新兴服务业;要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提高补贴效能。
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建设现代高效农业。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可以充分发挥农村发展的弯道超车效应。互联网技术、智能化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现代技术与农业农村的密切融合,可以让农民充分享受现代科技成果,并引导其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和乡村产业升级,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
重视乡村发展人才队伍建设。一个能人可以振兴一片乡土,农村发展离不开热爱乡土的带头人。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等。总之,做好农村工作就是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作者系许昌市委党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