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已经过去了,国内汽车市场迎来了28年来的首次销量下滑。行业整体不景气,最苦的当然是那些自身硬实力不强的车企。近日,各大汽车品牌纷纷公布了2018年的销售业绩。这些销售业绩就像学生考试的成绩,考试难度一增加,好学生和差学生的差距就被明显放大。一些自主品牌车企曾经还算说得过去的成绩,如今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一时间,唱衰自主品牌的声音再次冒了出来。
2018年,自主品牌同比下降了6.02%,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1.91%,市场占有率比2017年同期下降1.45个百分点。在笔者看来,2018年自主品牌的销量确实有所下降,但仍有底气打一场“翻身仗”,原因就是自主品牌的集中化程度在提高,去年销量排名前五的车企,全年销量已经达到50万辆的数量级,这样的销量在全球汽车企业中也可以排上名次。这说明,自主品牌正在发生分化,强者会更加强大,并有能力与合资品牌一较高下。
2018年,吉利汽车全年销量超过150万辆,同比增长20%,创造了自主品牌历史最好成绩。2018年,长城汽车全年共销售新车105.3万辆,这是继2016年和2017年后,连续第三年突破百万销量大关。2018年,奇瑞集团共销售汽车75.28万辆,同比增长11%。同样,2018年,上汽乘用车的全年销量也突破70万辆大关,同比增长34.5%。比亚迪2018年全年销量总计52.07万辆,同比增长27.09%。
在笔者看来,目前自主品牌面临的类似问题是:SUV支柱产品销量下滑,轿车市场竞争力不强,新产品销量幅增有限。笔者认为,自主品牌要想在销量和产品结构上迎头赶上国际一流车企,靠新能源汽车或重新打造一个新品牌或许是一条捷径。在2018年本土传统车企的销量目标完成率普遍较低的情况下,自主品牌旗下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却气势如虹。如比亚迪依靠新能源汽车和MPV的突出表现,在2018年前三季度实现了25.2%的逆势上扬;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为24.78万辆,几乎占了总销量的半壁江山,这也是比亚迪的全年销量能够保持较高增幅的主要原因。
2019年对于自主品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虽然2018年看似“寒冬”已至,但是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如何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自己优势,在日趋复杂的大环境下有效地平衡成本与收益,在未来新技术的研发上该向何方迈进,这些都是自主品牌需要解决的难题。一旦对这些问题应对自如,自主品牌仍有望在车市寒冬中逆势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