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孔刚领 通讯员 贺景昌
“‘坐断桥’今天当工人去了,把老婆孩子也都带走了。”“这人真有福,遇上了好心‘帮扶人’,给他买了整套全新的液化气灶具,还有一台新的电视机,就连水果刀也都给买下了。”……2018年12月28日上午,禹州市花石镇冯家门村的村民都在议论村里的“新闻”。
原来,“坐断桥”是村民冯俊功的绰号,好心的“帮扶人”则是禹州市煤炭局帮扶干部方江卫。
据村民介绍,冯俊功今年50岁,是2016年的脱贫户,有38岁的智障老婆和一个16岁的智障女儿。两年前,他不慎从平房上摔下,便不能干重活儿,于是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成了一个“今朝有酒今朝醉,哪怕明日喝凉水”的主儿,一家生活全靠政府每月发的170元低保金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打零工挣的钱来维持。平日里,他经常坐在家门口的石拱桥上闭目养神,久而久之,村民就叫他“坐断桥”。
驻该村第一书记杨校培告诉记者,2018年2月,方江卫开始包户帮扶冯俊功,得知他家已于2016年脱贫,虽仍享受扶贫政策,但其经济收入很不稳定,极有可能返贫。
为了尽早转变冯俊功“依靠低保过日子”的想法,助其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方江卫先是协同村“两委”干部,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为冯俊功一家居住的三间危房进行了修缮,彻底解决了房屋漏雨的问题;又依据有关政策,为其女儿办理了三级残疾证,使其享受到相关补助。
为了帮助冯俊功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方江卫多次登门宣传扶贫政策,不厌其烦地开导,最终使冯俊功真正明白了党和政府对已脱贫户的关心和照顾,并懂得了“天上不会掉馅儿饼”的朴素道理。
“自己不哭,眼里就不会有泪。要想过上好日子,不能光等政府救济,自己要去流汗。”醒悟后的冯俊功对方江卫说,“兄弟,你给哥找个活儿,哥带着全家打工去。我一定好好干,俺不想让老少爷儿们瞧不起。”
冯俊功的变化让方江卫很高兴。于是,方江卫就主动与禹州爱心企业——神火集团华伟煤业联系沟通。该企业负责人爽快地同意给冯俊功提供一个稳定的工作。
2018年12月28日下午,方江卫把冯俊功一家送到矿上安置住下,还陪着冯俊功报到。随后,该企业就为冯俊功发放了工装。身着崭新工装的冯俊功显得精神多了,他拉住方江卫的手郑重地说:“俺一定争口气,再也不想让大家叫我‘坐断桥’了!”
“昔日‘坐断桥’,今朝上班了 ,要奔小康路,勤劳能致富。”村民们得知这个消息后,编了首打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