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晓燕 通讯员 冯世禹 徐俊东)“门前这条路修好了,以后出门再也不用绕远路,下雨天也不用再走泥路了。”近日,走在新修的水泥路上,禹州市文殊镇曹璜村一组的村民杨某高兴地说。
曹璜村位于禹州市文殊镇镇区西南,由杨家门、赵家门、赤家门、闫家门、张家门、李家门等6个自然村组成。之前,其他的道路都已修通,只剩下杨家门至闫家门之间的道路还是泥土路,给这两个村的村民外出带来很大的不便。由于长期雨水冲刷,这条路中间被冲出一条深沟,汽车无法通行,村民走这条路只能骑摩托车或者步行,遇到雨天,道路泥泞,连步行都很困难。所以,这条路被村民戏称为村里仅存的“水泥路”。
2018年3月份,禹州市信访局驻村工作队到曹璜村开展扶贫工作。驻村工作队刚到村里,村民便纷纷向他们反映杨家门、闫家门村民出行难的问题。随后,驻村工作队立即开展走访调查,并多次实地勘察,把解决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列为扶贫工作的第一要事。得知情况后,禹州市信访局局长朱子建积极与禹州市交通、扶贫等部门联系,协调资金,并多次与文殊镇有关领导沟通,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案。经过多方努力,2018年10月,杨家门至闫家门之间的道路开始施工,昔日的“水泥路”终于真正变成了水泥路。于是,村民把这条路称为连接党群民心的“扶贫路”。
自进驻曹璜村,禹州市信访局驻村工作队努力帮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帮助村里的残疾人申请有关补助。另外,他们还踊跃捐款,购买生活用品,向村里的贫困户送温暖,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