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庆安 通讯员 潘高锋 穆建发
“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如既往,持之以恒。10多年来,朱好平作为一名平凡的妇女,义无反顾地履行着赡养老人的责任,直到两位老人安然过世,真是难能可贵。”1月13日,禹州市颍川街道办事处南街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军对记者说。
今年40岁的朱好平是禹州市范坡镇朱集村人,2001年2月嫁到了南街社区任保伟家。婚后,她在家操持家务,任保伟在单位上班,一家人其乐融融。但公公婆婆的病情始终让朱好平放心不下。
原来,朱好平的公公原是禹州市林场一名工人,41岁得子,谁知高兴劲没过,就发现妻子患上了精神病。这样,公公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妻子,结果也得了糖尿病和脑梗后遗症等多种疾病,常年靠药物维持,入不敷出。
朱好平常想,丈夫的父母就如同自己的一样。只有把公公婆婆照顾好了,才能让丈夫安心工作,家庭才能和谐。
2002年下雨的一天,公公上街不慎摔倒,左腿被摔成粉碎性骨折。公公生病期间,生活不能自理,朱好平忙完家务后,就跑到医院按时帮公公擦澡、喂饭,还要清理大小便。一次,公公一时想不开,把朱好平煎好的中药故意扔掉,但她毫无怨言,一声不响地收拾好地上的破碗及药渣,重新煎好药端给公公。
公公因朱好平的细心照顾身体慢慢好转起来,能够下床用双拐走路了。同病房的病号都以为朱好平是他的亲闺女。
对婆婆,朱好平也是一样。婆婆病情发作经常离家出走,好在每一次朱好平都会耐心寻找。生活中,当朱好平做完饭后,第一个想到的是婆婆,为的是让婆婆吃得上可口的饭菜。平时婆婆吃药打针,样样都要朱好平侍候,不敢有丝毫马虎。
在街坊邻居眼中,婆婆总是穿得干净整洁,被朱好平拾掇得很精神。正是“人心换人心”才使婆婆对朱好平十分信任。
朱好平常说:“家和万事兴!因为我们家的每一位家庭成员都是和和气气的,所以我们的生活才会越过越好。”
由于和婆婆的感情非常深,不久前婆婆去世时,朱好平哭得肝肠寸断,让左右邻居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能干孝顺的朱好平还是个热心肠,帮社区的独居老人干家务,为邻里的红白喜事跑前跑后……每当左邻右舍遇到急事,她总会放下手上的活儿,尽全力去帮忙,大家都被她的行为所感动。
如今,南街社区谁家娶了新媳妇,老辈人都会说:“多跟好平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