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陈伟起是一名先天性脑瘫患者。凭着对生活强烈的爱与执着追求,他用舌尖顶起嘴唇敲打键盘,创作、出版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并获得大奖,让残缺的生命绽放出异彩——

“折翼天使”的生命逆袭

三口之家好温馨。 张培林 摄

吃饭,也是如此艰难。 张培林 摄

陈伟起用舌尖顶起嘴唇敲打键盘。 张培林 摄

本报记者 孔刚领

陈伟起,听名字像一个强壮的男子汉。事实上,他患先天性重度脑性瘫痪,6岁之前不会站立,更不会走路,一直瘫卧在床; 13岁时病魔再次袭来,高烧几乎彻底摧毁了他柔弱的身体,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

就是这样一个一直被病痛折磨的苦命孩子,却创造出一个个令人无法想象的奇迹:用舌尖顶起下唇敲打键盘,创作并发表了1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还获得大奖。

近日,在魏都区灞陵街道办事处原许昌县农机局家属院的一所平房里,记者见到了这个被网友誉为“舌尖上行走的人”。 今年35岁的陈伟起正坐在电脑前,伸着头像小鸡啄食一样在键盘上打字。他双手变形、表情僵硬、说话口齿不清,让记者第一时间就明白了他的身体状况。

他是一个“折翼的天使”,鼓起勇气与生活中的不幸抗争,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经受了命运的考验

患脑瘫, 命运多舛成长难

1984年夏,30岁的王雪梅生下了儿子。新生儿痉挛的四肢和涣散的眼神引起医生注意,经反复诊断,被确诊为重度脑性瘫痪,康复可能性极小。医生的诊断书像一盆冷水浇得父母透心凉。儿子的命运就此定格,王雪梅万念俱灰,和丈夫一起疯了般查阅资料,两年后只得到一个结果:“手术可缓解肌肉痉挛,但无法坐立行走!”

王雪梅给儿子取名“伟起”,希望儿子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站立、行走。然而,小伟起始终没有站起来,只能在院门口爬来爬去。

“儿呀,你啥时候站起来走走呀!”王雪梅看着和儿子同龄的孩子跑来跑去时,总会这么念叨。

陈伟起5岁时,妈妈为他生了一个弟弟。弟弟开始蹒跚学步的时候,也就是陈伟起6岁那年的一天,噩耗传来,爸爸遭遇车祸骤然离世。妈妈一下子瘫倒在地,一旁的陈伟起“哇”的一声哭了。

看到整日流泪的妈妈,口齿不清的小伟起对妈妈说:“妈,我……听……你的……话,我……要……学……走路。”

陈伟起跟着1岁多的弟弟,居然学会了走路。尽管有些颤颤巍巍,姿势别扭,走得也不稳当,还经常摔倒,脑袋动不动就被磕破,但他好歹算是会走路了。

伟起8岁那年,王雪梅反复求人,家门口一所企业办的子弟学校终于答应收下他。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手脚不灵便的他勤奋好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他的字写得不好,基本只有教他的老师因为看习惯了,才能认得出来。整个小学时代,可以说是他最接近正常人的一段生活了。

陈伟起在初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过后,开始了不明原因的高烧,38℃到39℃的体温几乎持续了整个暑假,医生用尽检查手段和药物,经过几次抢救,渐渐控制住了他的体温。高烧引起的抽搐加重了他原本的病情,也几乎彻底摧毁了他本来就不怎么样的身体。此后,13岁的他不得不告别了学校。

点亮梦想,让世界多一点儿奇迹!他的打字方式、他的创作历程,让目睹的每一个人在震惊的同时都潸然泪下

“啃”键盘,走上艰难创作路

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在这所特殊的学校里,身为工程师的王雪梅给儿子讲张海迪、霍金等身残志坚的名人的故事,鼓励他自强不息。在妈妈的辅导下,好学的陈伟起在床上读了不少书。

为了让伟起身体好起来,王雪梅东奔西走,为儿子寻医问药。2001年,缠绵病榻两年的陈伟起终于可以重新坐起来了。

“命运不会为我的痛苦买单,我不能向命运认输。与其自怨自艾,不如笑对人生,自己找一条活路。”伟起在心里对自己说。他向妈妈提出自己的想法,想要一台电脑学习打字。妈妈东挪西借凑了几千块钱,买了台电脑,并在半年后办理了当时还很少见的上网业务。

陈伟起的双手无法操作键盘,他试了各种敲击键盘的方法,鼻子太短、下巴太钝、嘴巴太软、叼铅笔太容易流口水,最终找到了个好办法——用舌尖顶起下唇在键盘上使劲敲击,这样既能相对准确地输入,又不至于把口水流得到处都是。

“他吃饭不要人喂,自己趴在盘子上啃,和打字的姿势差不多。”王雪梅告诉记者。

“啃”键盘的打字速度很慢,最快也就是一分钟10个字,就是这样,他跨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在网络上学习自己渴求的知识。慢慢地,他学会了五笔输入法,平均每天能多打出几百个字。

“我……会……打字……了,我……能……上网……看书……了!”陈伟起显得很兴奋。从这时起,陈伟起对自己的未来也似乎有了希望,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有志者,事竟成!不怕挫折,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这,也成了他后来在创作中能一路披荆斩棘的动力。

陈伟起涉猎的范围很广,除了计算机知识外,医学、文学、哲学等领域他都有所了解。上网的头一年里,他基本上处于到处摸索的状态,在网络论坛里看看别人的提问和回答,自己也发发帖子。他在一家省级报刊网站里面的“IT 视界”论坛里逗留了很久,学到了不少东西,交到了一批朋友,后来还当上了“社区版主”。

第二年,他开始尝试编点儿小故事,写点儿短文,发到一些原创文学网站。虽然读者不多,可每次编辑审核通过的邮件,都让他增添了不少信心,觉得写作这条路可以走下去。

读书、练笔、逛论坛,每天除了吃饭、睡觉,这三件事几乎占据了他所有的时间。后来,在几个网友的组织下,他们办起了中国第一份科幻爱好者电子杂志——《新幻界》。陈伟起承担起部分文章的校对、杂志的推广以及独立论坛的管理等工作。

2005年,陈伟起“想象”的一个故事,被媒体作为科幻小说采用后,他对科幻产生了兴趣,就专门找到当时中国唯一的科幻期刊《科幻世界》的网站,在其论坛进行注册,开始写作科幻小说。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陈伟起没有沮丧和沉沦,而是坚强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走下去

痴心不改,莫道前途多磨难

正常人“爬格子”难,坐得久了就感觉腰酸背疼。

可以想象,以陈伟起的身体状况,一个字一个字“啃”有多么艰难!令人敬佩的是,无论有多少困难,他都克服了;无论路有多么难走,他都挺过来了。

久坐造成皮肤溃烂,像锥子扎屁股般,让陈伟起疼痛难忍。“趴”在键盘上打字,压迫胸部,呼吸困难。除了和自己的身体较劲儿,他还要顾及妈妈的感受。妈妈担心他久坐电脑前身体吃不消。

妈妈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2013 年夏季,天气炎热,陈伟起感觉到自己下半身的皮肤逐渐变得麻木、冷热不分,继而全身发软使不上力气。病情迅速恶化,几天后,他只能躺在床上,无法起身。

这一次,陈伟起感觉比之前发烧时更难受。皮肤上总像有虫子在爬,还有一种烧灼般的异样感觉,腿部不时抽动,难以自抑,肚子胀得像塞满了石头,有时还出现夜间便溺失禁,让陈伟起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他想,30岁的青年,整日牵连60岁的妈妈擦屎擦尿、吃苦受累,这感觉真是生不如死。

伟起似乎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几天不想吃东西,精神恍惚。他觉得死神正向自己走来。

“你个懦弱的家伙,我养你30年容易吗?你忍心离开我们?你还有那么多网友,你还能干很多事情……”妈妈的哭声给陈伟起注入了一针清醒剂。他想:“我要坚强起来。如果就这样死了,一方面对不起亲人,另一方面也不甘心啊,我写的故事还没有出版,我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想透……”

强烈的求生欲让他再一次驱走了病魔。他写道:“我虽是残疾人,但也不能碌碌无为。我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生活有意义、人生有价值。”

他发誓:自己选择的路,就是跪着也要走完。因为有一个梦想,所以尽管一路坎坷,他仍咬紧牙关,艰难地向前走。

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的成功告诉我们,只要敢于挑战自我,不向命运屈服,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强者

功不唐捐,“折翼天使”重生

随着一篇篇小说的发表,陈伟起心中一次次萌生出希望。他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越发自信。接下来的几年里,他积极参加各种科幻类作品的征文活动,多次获奖。

2018年,他创作的22.5万字的科幻小说《生命进阶》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

陈伟起脑洞大开,以惊人的想象力为我们呈现出一个色彩斑斓且极具沉浸感的未来图景:“2085年,基因技术日趋成熟,生物改造出现大批人造怪物,然而,有些对人类有害的怪物已经以人类的外形混入了社会,并掌握了相当的社会资源,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人类的力量如何统一机械与有机、秩序和混乱?人类彻底打破心与心的壁垒,使生命和智慧获得前所未有的解放。”

该书出版后,受到了科幻类创作同行的高度评价。中国科幻研究者、评论家和活动家三丰在为该书作的《序》中写道:“读《生命进阶》,就像观赏一场扣人心弦的生物高科技冒险动作大片。小说对未来生命科技发展作出了可信的推想,对基因技术泛滥的灾难性后果提出了警示。这是一部近年来难得一见的科幻佳作。”

当得知陈伟起是一位脑瘫患者后,不少人感到惊诧。中科院博士生邓先生专程从北京赶到许昌看望他。邓先生说:“创作科幻小说需要懂天文、知地理,知识渊博。没有想到‘天降龙虾’(陈伟起的网名)是一位脑瘫患者。他身困斗室却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聪明才智尽显。”

天道酬勤,功不唐捐。陈伟起的作品不断问世,《“仿”问万物》《暗宇宙英雄》《暗影创世纪》《百口莫辩》等多篇科幻小说被选中与其他作者的作品结集出版。其中,《暗影创世纪》入选“科普中国—科普科幻文创项目”50部优秀作品。2018年3月,陈伟起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授予“科普科幻青年之星”荣誉称号。

陈伟起撰写的30万字《中国古代的逻辑思想》(暂定名)前不久在网上发布后,引起了读者的普遍好评。

这个家庭中,一位伟大的母亲,两个不平凡的儿子,三口人相依为命。他们的故事让人动容

慈母孝儿,三口之家有大爱

为了给陈伟起治病,王雪梅花掉了多年的积蓄,变卖了首饰等,还欠了一身的债,却从无怨言,默默地尽着母亲的神圣职责。尽管家里穷,但她总是尽最大努力满足儿子的要求。“他爸爸刚去世那几年,家里生活非常困难,每月仅买十几个鸡蛋,专供伟起一人吃。”

30多年来,陪在陈伟起身边最多的人是妈妈和弟弟陈伟明。每当妈妈工作太忙时,弟弟就在家给他买饭、刷碗,帮他洗澡、上厕所、换衣服。弟弟上小学后,就开始像个小大人,帮助妈妈照顾哥哥。

“伟明上幼儿园的时候,幼儿园发加餐,只要发的是饼干之类容易携带的,他就装进口袋里,带回家给哥哥吃。”一提起这些往事,王雪梅总是两眼湿润。

逆境中的孩子多发奋。陈伟明从小学到中学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2007年高考638分,以学校应届生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化工大学。大学毕业时,京城一科研单位相中了他,他也可以留校继续读研。无论是就业还是读研,对陈伟明来说,均未来可期。可他打电话告诉妈妈,决定要回许昌就业。接到电话,妈妈一直没有说话,却泪眼婆娑。她清楚,伟明这样做是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为了照顾自己的哥哥。

“如果……有……来生,我……还……做……您的儿子。”陈伟起对妈妈说。35年来,妈妈给了他生命,更给了他不宽厚却如山般的肩膀,让他一直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每天清晨,王雪梅都会起床为儿子做早餐,并捧着热乎乎的早饭送到陈伟起的床边。“是自己生的,就得养好他。”采访时,王雪梅一语道出了母亲对儿子真挚的爱,这份爱深深融化在35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中。

王雪梅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去年买菜的时候曾晕倒在街上,幸亏有同行的熟人帮忙,把她送进了医院。陈伟明一趟趟地回家照顾哥哥,去医院给妈妈送饭,再赶到单位上班,忙得不可开交。

妈妈的辛苦,儿子看在眼里,疼在心中。天冷了,陈伟起用稿费为妈妈网购了一套保暖衣。前不久,陈伟明到杭州出差,买了几只大闸蟹,快递回家,让妈妈和哥哥品尝。

陈伟明二十八九了,早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可他总说不着急。星期天,弟弟推着哥哥出去转一转,洗洗澡。兄弟俩心有灵犀,哪怕是一个眼神,都能够明白对方的心思。“妈妈老了,我已经做好了照顾哥哥的准备。”弟弟说。

采访中,王雪梅流着泪道出了自己的心愿:“不管别人怎么看,儿子在我心里就是一个宝,只希望自己能多活几年,身体好一些,将儿子伺候到白发苍苍。”

如今,陈伟起在网上开设个人博客,发表个人作品,涉及领域包括自然科学、地域文化、文学艺术等。他的身体状况渐渐被大家知道后,有不少残障人士主动与其交流,吐露心中的苦楚。陈伟起积极帮助他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成长过程,鼓励大家坚强勇敢地直面人生的磨难。

上帝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那些正在遭受苦难经历不幸的人们,当你面带微笑看向远方,你一定会看到“上帝”为你开启的一扇幸运之窗、希望之窗、光明之窗!

“伟起不平凡,身残意志坚;吃饭靠嘴啃,写字舌与唇;天使虽折翼,追梦更努力。”作家赵福森到陈伟起家里了解情况后,深受感动,当场“赋诗”赞叹。

逆袭,是网络常用语,指在逆境中反击成功。用这个词形容陈伟起,一个脑瘫患者对命运的抗争,再贴切不过。他的创作经历本身,就是生命逆袭,是一个残疾人“生命的进阶”。许昌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徐卉说:“陈伟起用事实告诉我们,只要敢于挑战自我,不向命运屈服,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强者!”

信念创造的极限人生

□建山

“失去什么,都不能失去前进的勇气。”命运多舛的陈伟起面对残酷的现实,没有选择自怨自艾,而是用行动释放着生命的力量,用信念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他的经历让我们感受到一种高尚的品格,这种品格叫身残志坚、自强不息。

越是逆境,越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对于这一点,陈伟起或许有更多更深的体会。寻常的写作,平常人几秒钟就能书写的几个字,他需要几分钟甚至更久。正是心中自强不息的火焰让陈伟起坚持了下来,克服重重困难,找到了即便身处斗室也能实现自我的方法。在不屈、不懈、不畏之中,陈伟起最终找到了存在的价值,体会到了人生的真谛。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即便是残疾人,也能成就精彩的人生。的确,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尽善尽美。面对不如意,我们是怨天尤人还是主动出击?遭遇困境,我们是灰心失落还是斗志昂扬?陈伟起用自己的行动给出了答案:身残志坚的力量,让一切不幸、挫折、阻碍显得无足轻重,也给予了他敢于跟命运叫板的勇气。

有人说,生活中没有天生的强者,只有不息的奔跑者。身残志坚从来不是喊出来的,“天道酬勤”的真理亘古不变。残疾或许会让人痛苦,有人因残疾自暴自弃,但更多的人会奋起直追。哪怕身有残疾、哪怕境遇困顿,但只要鼓起勇气、不断向前,生命都会绽放出绚烂的花朵,结出甜美的果实。

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像张海迪、吴运铎、邰丽华一样,陈伟起在自强不息中透出别样精彩,也给我们这个社会增添了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