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鄢陵新闻

一位农民企业家的助学情

本报记者 刘晓敏 通讯员 陈亚飞 裴保昌

“李仕卫是我们镇的爱心企业家、农作物秸秆‘收购大王’。他为我们学校捐赠了12台空调,学校的电费也全由他买单……”如今,在鄢陵县陶城镇明理小学,提起李仕卫这个名字,没有人不知道。

现年37岁的李仕卫是陶城镇明理村人。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党员,他把对家乡的深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尽自己所能,为家乡的学校做实事,成为人人夸赞的农民企业家。

陶城镇是鄢陵县最大的农作物种植地,主要生产小麦、玉米、辣椒等农作物。每到收获季节,成堆的农作物秸秆被丢弃在路边地头,既影响环境又堵塞道路。李仕卫经过多方考察研究,于2010年创办了玉米芯加工厂,产品远销湖北、福建、广东、浙江等地。玉米芯加工厂的创办,不仅为李仕卫挣得了第一桶金,而且为该镇解决了农作物秸秆污染环境的问题,还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2015年,李仕卫投资创办了鄢陵县泽一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该公司进一步扩大经营范围,生产的生物质燃料颗粒远销全国各地,年利润达50万元。

创业成功后,李仕卫始终把家乡的教育放在心上。李仕卫曾经就读于陶城镇明理小学,对明理小学有着深厚的感情。2017年,因明理小学周边交通便利,附近几个村的学生都来明理小学上学,导致该校课桌凳紧张。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李仕卫筹资1.5万元,买了160套课桌凳送到学校,让该校师生开心不已。

2017年冬天,冷空气来得早、来得猛,且持续时间长,很多学生都冻伤了手和脸。李仕卫拿出7.5万元,购置了12台空调捐给明理小学,分别安装在教室和教师办公室,学校电费也由李仕卫买单。这一举动为他赢得了“爱心企业家”的称号。

面对明理小学师生的赞誉,李仕卫表示,他做得还远远不够,下一步,他将继续努力,力争尽自己所能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及环保事业多做好事、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