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平安许昌

一条过道让邻里反目数十年多方调解促两家心结一朝解

本报讯(记者 李小娟 通讯员 赵俊娟 刘洁)“感谢司法所,解开了俺两家这么多年的心结,俺以后一定好好相处……”近日,在自家门前,建安区五女店镇某村村民白甲感激地说。因为一条过道,他和邻居30余年纠纷不断,还打了好几场官司。如今,在建安区司法局五女店司法所所长马保伟等人的调解下,两家的纠纷彻底化解了。

白甲今年40多岁,和年逾古稀的白乙是同宗同族。按辈分,白甲应该称呼白乙“叔”。两家的房子南北相邻,白甲家大门朝北,白乙家大门朝西。按理说两家应亲如一家,但30余年来两家互不相让,矛盾的根源是一条宽约1.2米、面积约20平方米的过道。

这条过道位于白甲和白乙两家房子之间。1985年,村组对宅基地进行调整,将这条过道划给了白乙家。自此,两家便产生了矛盾。

白乙想在这条过道两端垒墙,把过道圈入自家院内。白甲则坚决不同意,理由是一旦没了这条过道,自家房子不仅没有了滴水,而且将来修缮的时候连搭脚手架的地方都没有。

1988年,两家第一次因此事闹到法院。经一审、二审,这条过道被法院裁决确认给了白乙。然而,拿到胜诉判决书的白乙在此后30年里还是没能把墙垒起来。2017年,白乙为此再次诉至法院。此次诉讼又历经一审、二审,再次以白乙胜诉告终。

前不久,在执行法官的监督下,白乙终于把墙垒起来了。当时,白甲并无异议。没想到的是,白甲第二天便把围墙推倒了。气愤的白乙立马前往建安区人民法院执行局,要求对白甲推倒其围墙的行为采取强制措施。为避免事态恶化,该村支部书记找到五女店司法所所长马保伟,并联系派出所干警和工作区区长,组成调解组,一同处理此事。

“打了几十年的官司还没烦啊,都是街坊爷们儿,互相让一步过得去就行了……”到村后,调解组一边给白乙打电话让其回来调解,一边安排马保伟推心置腹地给白甲及其家人做释法说理工作。

在马保伟情理兼备、有理有据的劝说下,白甲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待白乙从法院回到村委会后,白甲及其家人主动向白乙赔礼道歉。见状,白乙气也慢慢消了,表示愿意接受调解。

眼看调解时机已经成熟,调解组结合当地村规民约提出了一个调解方案,即白乙在过道处留出0.5米宽的地方给白甲做滴水,白甲则象征性地赔偿白乙100元垒墙费。对此,双方均表示同意。

随后,调解组趁热打铁,带领双方来到过道,打下了桩基。至此,这起持续了30余年的邻里纠纷终于被化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