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东盟(曼谷)中国进出口商品博览会,我市参展企业13家,产品涉及新能源、建筑材料、环保设备、电力电气等行业,举办了许昌品牌“一带一路”东盟行活动,并赴马来西亚、菲律宾参加了省贸促会组织的系列经贸对接洽谈活动;大森机电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并购德国GTA公司,获得了隧道机械方面的先进技术;晟丰科技有限公司引进德国西马克公司先进技术,实现不锈钢冷轧项目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是河南省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不锈钢冷轧生产线;德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德国奔驰设计公司签订5亿元产品出口协议,实现汽车轮毂产品对德国大众、宝马等公司的出口……
悄然之间,许昌与世界之间的距离正在缩小;“走出去”正在成为当今许昌企业界最热门的词汇,也成为破解民营企业“市场难”的一剂“良药”。
放眼世界,“走出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国际合作日益密切,产业分工不断细化,生产和贸易国际化、投资和金融国际化、市场和竞争国际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谁与国际接轨快,谁参与国际分工多,谁就能抓住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只有顺应大势,更加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大格局,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合作,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立足发展,“走出去”是产业转型的必然要求。经济新常态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离不开开放的有力支撑。目前,我市产业链条还不够完整、集群规模效应尚未凸显,新旧产业和发展动力接续缓慢,产业调整与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通过开放招商和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引进一批拥有高端技术优势的产业集群,进一步盘活存量、优化增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这既是一条捷径,又是我们的必由之路。
对于企业来说,“走出去”是应对当前经济不景气、进一步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从吉利集团收购瑞典的沃尔沃、双汇收购全球最大生猪及猪肉供应商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到海尔集团收购美国通用电气的家电部门、美的集团收购日本东芝白色家电业务等,这些企业都通过并购实现了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可喜的是,我市有很多企业正在积极试水全球并购或在国外设立生产基地,河南世纪香食用菌公司在俄罗斯设立食用菌生产基地,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地等有利条件,取得了较好收益;河南峰辉盛世农业科技公司购买西班牙橄榄园,形成了产销一体的橄榄油全产业链,占领了国内很多市场。
刚刚过去的2018年,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开放招商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积极的开放带动战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完善机制、创新方式,以高水平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市对外开放工作稳步推进,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对许昌而言,“走出去”已经拥有扎实的基础:目前已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合作关系,与4个国家的5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建设了两个国家级、一个省级出口基地,规划建设了10个产业集聚区、7个特色商业区和商务中心区…….
只要我们顺应大势,坚定信心,以更加宽广的思维眼界谋划开放新思路,以更加精准的对策措施构筑开放新格局,以更加高效的体制机制争创开放新优势,用心用力下好开放招商“先手棋”,就一定能够迎来民营企业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