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专版

为改革护航 谋大局发展

——纪念外汇管理改革暨国家外汇管理局成立40周年

中国人民银行许昌市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

国家外汇管理局许昌市中心支局局长 钮明

外汇管理改革40年:硕果累累

国家外汇管理局组建于1979年,为我国管理外汇的职能机构,由中国人民银行归口管理。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基本职能为推动外汇管理体制改革、防范国际收支风险、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研究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依法实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外汇管理、培育和发展我国外汇市场、经营管理国家外汇储备等。改革开放前,由于外汇资源短缺,我国实行严格的外汇集中管理计划。改革开放后,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沿着逐步缩小指令性计划、不断培育和增强市场机制在配置外汇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的方向转变,经过40年的努力,初步建立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外汇管理体制。

40年来,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从改革起步、到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的外汇管理框架初步确定、再到以市场调节为主的外汇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三个重要阶段。特别是2009年以来,外汇管理加快了理念和方式的“五个转变”,从重审批转变为重监测分析、从重事前监管转变为强调事后管理、从重行为管理转变为更加强调主体管理、从“有罪假设”转变为“无罪假设”、从“正面清单”转变为“负面清单”。

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2017年,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了“逆周期因子”,通过市场化方式逆周期调节对冲外汇市场超调和顺周期波动,维护了外汇市场稳定。

40年来,外汇管理工作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和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趋势,不断创新,自我革命,注重与整体经济金融改革配套衔接,在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高效集约配置外汇资源的同时,有效应对了历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在推动人民币可兑换、维护外汇市场稳定、支持国家战略发展和重点领域改革等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新时期外汇管理:机遇和挑战

国家外汇管理局许昌市中心支局自1987年成立以来,始终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外汇管理政策,积极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服务辖区涉外经济发展。30多年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许昌的涉外经济面貌和外贸业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出口企业由1994年的37家增长到2018年的716家,出口收汇额由1994年的0.04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13.2亿美元,经营外汇的金融机构由最初的2家增至2018年的92家,外汇从业人员由11人增至2018年的386人……这些变化为新时期许昌外汇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也给加快外汇管理转型、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

近年来,在外汇管理持续开放和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国家外汇管理局许昌市中心支局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履职能力和外汇管理服务水平,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支持许昌市涉外经济发展。

一是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服务实体经济。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简政放权支持许昌市涉外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许昌市外汇管理工作服务企业措施》等文件,落实了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政策。2018年,在深入有关部门和跨境电商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以贸易背景真实性为基本原则,制订了《许昌市发制品跨境电商收汇业务改革试点方案》。试点以来,辖区企业办理收结汇500多笔,合计收汇额2000多万美元,实现了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结汇阳光化,降低了企业出口成本。

二是持续转型,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水平。对外汇主体实施全面主体监管,提高监管效率和质量;强化监测分析,综合运用国际收支、银行结售汇、本外币跨境收支等视角,分析辖区跨境资金流动总体形势和具体特点,对外汇资金流出入、结售汇异常的渠道开展分析排查,加强外汇形势监测预判;优化和调整窗口指导,加强大额购付汇监测,对异常购付汇进行约谈,强化银行真实性、合规性审核。

三是多措并举,严防跨境资金异常流动风险。近年来,针对个人分拆购付汇、企业逃汇、银行违规办理结售汇业务等问题进行重点查处,查处案件数17起,有力震慑了外汇违法违规行为,维护了辖区平稳有序的外汇市场秩序。

2019年,许昌市外汇管理工作将紧跟形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等三项任务,进一步强化改革政策落实;不断加强统计监测分析和事中事后监管,切实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夯实工作基础,提升履职能力,促进辖区涉外经济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