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要求,许昌新区更名为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自成立以来,示范区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抢抓发展机遇,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兴产业,强配套,聚人气,筑新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产业集聚优势凸显,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整体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国以人立,业以人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示范区在成立之初,教育基础相当薄弱,全区只有9所公办学校、3所民办学校,300多个教师,3000多个学生。面对这种状况,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不动摇,始终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最重要的责任、最好的政绩,推动教育事业走上了高标准、高质量的快速发展之路。
5年的时间里,示范区教育从小到大、异军突起、亮点纷呈,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全市教育的一张靓丽新名片。
合作办学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学校多、学位足,能够满足人民群众“能上学”的基本诉求,而且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急切需求,更不可慢待。为此,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行动,寻求新突破,制定了“引进、联合、提高”的发展战略,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全区教育水平。在这方面,示范区走在了全市的前列。
早在2016年,为了彻底改变示范区教育落后的被动局面,该区通过许昌亨源通公司与河南省实验中学合作,共同筹办河南省实验学校许昌中学。该学校由许昌亨源通公司出资建设,河南省实验中学负责学校的具体运营。利用河南省实验中学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先进的办学理念、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和广泛的影响力,打造成为一所教育教学特色突出、教育质量上乘的名校。
2018年5月14日,总投资4.15亿元,占地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设施完备、硬件一流、教学理念先进的河南省实验学校许昌中学正式揭牌成立;2018年8月22日,该校正式开学,第一批学生开始军训,由河南省实验中学本部派出的各科教师已经到岗。学校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材使用、课程设置和学生评价等方面和河南省实验中学本部保持一致。
大胆创新、主动作为,不断创新探索多样化的合作办学模式,是示范区对教育事业发展矢志不渝的准求,更是该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生动体现。
2018年4月,示范区再次引进名校,该区与上海爱立诚教育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正式签约,成立同济大学附属存志学校许昌外国语学校。这标志着示范区首个与省外顶级名校牵手联姻的学校正式落户,并聘请国内外知名教育专家、优秀教师指导、执教,采用“双语教学+寄宿制”管理方式,开办学前部、小学部、初中部,紧盯“办好一所名校,锻炼一支队伍,辐射一个区域,探索一种模式”的目标,力争办成“精品+特色”中西合璧的一流示范学校。
“听说有这么好的学校将在这里开建,我家二宝今年刚2岁,再过几年,孩子就可以在门口上名校了。”得知这一消息后,家住示范区尚集镇的李静满心欢喜。由此可见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和同济大学附属存志学校品牌的强大吸引力。
深度融合 提升示范区教育水平
河南省实验学校许昌中学的成立,不仅使该区多了一所省级名校,更多学子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省级优质教育资源,而且在教师培训、育人模式、学校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带动着示范区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河南省实验学校许昌中学由河南省实验中学本部派出的优秀管理团队进行管理,传承了河南省实验中学的文化内涵及办学理念。开学后,河南省实验中学本部名师也多次到校开展教研活动,通过示范课和集体教研,促进了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同时,河南省实验中学本部还在人才支持、师资培训、教学教研等方面为许昌中学持续注入创新活力,不断推进教育创新,提升办学层次,拓宽发展空间。
同济大学附属存志学校许昌外国语学校作为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重点引进的先进教育品牌,既担负着为许昌百万人民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推动许昌整体教育水平提升的重任,也肩负着示范区整体教师队伍能力不断提高的责任。
2018年10月17日,应示范区管委会邀请,上海市首批特级校长、原上海市控江中学校长、同济大学附属存志学校创校校长刘大连应邀参加“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与来自示范区10余所中小学的30余名校长、教学骨干进行面对面的精彩教学经验交流。
2018年12月20日,上海特级教师、上海名校长、上海名师工作室主任金辉(同济大学附属存志学校许昌外国语学校总校长)应邀为示范区各中小学校长、中层管理人员、教学骨干做“上海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报告。
为发挥名校优势,补齐示范区教育短板,最终提升示范区整体教育水平,上海爱立诚教育集团、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存志学校的教育资源向示范区开放,实现双方教师共享资源、共同教研、相互交流;并建设双方教研基地,建立双方共享的班主任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等,支持本土学校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业能力强的教研队伍;立足示范区实验学校实际,研发优质课程,打造有效课堂,建立符合义务教育需要的突出示范区特点的别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确立高标准的学校定位及发展愿景。
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同济大学附属存志学校将从示范区选派教师分批次选前往上海、苏州总校进行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培训,并为每人指定总校的教学名师作为个人“专属导师”,手把手传经验、教方法,让他们在直面教学一线中熟悉课程、开阔视野,提高教学水平。
步伐坚实 集聚资源办教育
“教育事业是示范区未来发展的人才支撑,是惠及民生的重要工程。我们将坚持把教育作为民生之基,打造教育强区,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上,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魏学彬态度坚定。
示范区成立初,面对教育资源匮乏的状况,该区党工委、管委会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狠抓教育项目建设,使得该区教育状况得到迅速改善。2017年,借助全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的东风,示范区树立超前意识,努力抢抓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机遇,迎来教育事业大发展时期。
在许昌市三年攻坚期间,示范区承担着到2019年底,全区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所(尚东幼儿园、示范区实验学校幼儿园部、尚东中学附属幼儿园)、中小学4所(示范区实验学校中学部、尚东小学、兰亭路小学、示范区实验学校小学部)的建设任务。建设完成后共增加学位7020个,其中幼儿园学位1440个,小学学位3780个,中学学位1800个。
任务不可谓不重,时间不可谓不紧。为了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示范区已将任务按年度分解,又制定了详细计划,按月细化节点,逐个项目制订实施方案,建立台账,明确责任,确保到2019年年底前完成各项任务。同时,在市里下达任务基础上,该区自我加压、主动作为,计划在三年内再创办1所民办名校,进一步放大优质教育资源。
同时,该区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的示范区教育提升三年攻坚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区发改、建设、财政、教育等部门共同参与,把教育项目放在优先保障的重要位置,全力为教育项目实施保好驾、护好航。管理机制上,该区实行工作例会、现场办公制度等,建立领导干部分包重点项目、目标考核、责任追究机制等,定期通报进展情况,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保障项目顺利实施。该区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主动作为,各部门协调联动,相互配合,切实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计划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要保持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还需要保证资金的持续投入。“在这方面,我们保证财政投入只增不减,并确定按一定比例逐年增加,教育附加费将足额拨付到位,土地出让收益按10%比例足额投入教育。”魏学彬说。此外,该区还千方百计拓宽资金筹措渠道,采用PPP模式、债券资金、银行贷款、申请上级补助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计划三年内投入10多亿元用于教育事业发展。同时,他们还积极引进社会资本进入该区教育领域,为示范区引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差异化的优质教育资源。
经过两年的筚路蓝缕,示范区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大头落地。截至目前,尚东幼儿园、示范区实验学校中学部已投入使用,示范区实验学校小学部、示范区实验学校幼儿园部、尚东小学、兰亭路小学工程已完工,教师、仪器设备等均已到位,即将投入使用;尚东中学附属幼儿园前期手续已完成,已开工建设,计划2019年秋季完工。
深化改革 开创跨越发展新局面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为厚植发展优势,缩短教育发展周期,示范区坚持用改革的思维、开放的眼光办教育,促进该区教育事业更优质、更高效发展。
双职工家庭的学生放学无人接管一直令人头疼。2018年秋季开学后,示范区9所公办中小学全面启动了课后延时服务。课后延时服务不但帮助家长解决了不能按时接孩子这一难题,而且丰富了孩子的校园生活,让他们享受到更加全面的学校服务和教育。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2018年5月示范区面向国家原“985”“211”工程院校和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为示范区实验学校、尚东小学考核招聘教师17名,公开招聘教师45名。优质的教师资源不但更加契合示范区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而且进一步优化了教师队伍人员结构,提升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面对区域、校际教师水平差异大的问题,示范区充分发挥名师的辐射引领作用,于2018年3月印发了《示范区三名工作室建设方案》(许示范社管〔2018〕19号),依据该方案成立了五个名师工作室(示范区崔红超中数名师工作室、示范区苏晓丽小语名师工作室、示范区杨书敏小数名师工作室、示范区张会民名校长工作室、示范区陈鹏飞名班主任工作室),并组织工作室成员两次到郑州参加核心素养下的学科和管理研讨会,促使名师工作室成为全区教师教研活动的基地、交流互动的平台、专业发展的摇篮。目前,由该区名师工作室教师主持的一项省级课题已经顺利结项,并获得优秀等级,立项一项;3人获得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1人成为2018年度省名师培育对象,6人成为2018年度省骨干教师培育对象,多人成为市、区骨干教师培育对象;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苏晓丽老师代表工作室先后多次给商丘“国培班”等多地老师作报告。
同时,该区还按照许昌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许昌市加快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的文件要求,制订了《许昌市示范区党工委办公室(综合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做好了组织、宣传、摸底工作,已测算出示范区2019年校长职级制改革所需资金,并与财政部门结合,将该项资金列入年初预算;组织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政策,吃透政策,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对学校改革创新工作指导力度,为下一步顺利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做好准备工作。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面对新时代、新要求,示范区将以创建教育强区为目标,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不负大好时光,不负群众期待,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开创教育事业跨越发展新局面!
本版图片均由示范区社会事务管理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