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晨 通讯员 胡浩
有志返乡就业创业的农民工兄弟们喜迎利好!
为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高质量发展战略,近日,市人社局在继续落实好上级有关政策的基础上,制定《进一步支持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30条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促进农民工就地就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优化返乡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三方面,为推动返乡农民工高质量就业创业送出政策干货。
“通过落实这些为返乡农民工‘量身定制’的政策,我市将帮助农民工实现就地就近高质量就业,帮助民营企业提升职工技能水平、破解用工难题,进一步推动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市人社局局长杨宏杰表示。
创新工作思路 拓宽就业渠道
对很多外出务工人员来说,不用离开家人、拖着行李走南闯北讨生活,是他们最大的梦想。
为开发更多的本地就业岗位,《意见》指出,全市各级人社部门将定期对用人单位开展用工需求调查,广泛运用“对比法、算账法、保障法”,指导企业制订合理有效的招聘方案,引导企业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每年服务企业7000家次以上,每年开发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
在支持企业稳定岗位上,《意见》指出,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对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标准可按6个月的当地上年度月人均失业保险金和参保职工人数确定,或按6个月的企业及其职工应缴纳社会保险费50%的标准确定,返还资金由统筹地区失业保险基金列支。
在做好返乡农民工免费技能培训上,我市将重点围绕高端装备、智能终端、建筑建设等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种养殖业等现代农业,电子商务、物联网等网络经济产业,大规模开展免费技能培训,参训农民工不缴纳培训费用,由人社、财政部门对培训机构进行补贴。
农村公益性岗位是促进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的重要渠道。在岗位开发上,我市将不具备外出务工条件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纳入公益性岗位安置范围,主要安置在乡镇开发的交通协管、保洁、保安等公益性岗位上,通过就地就近就业,增加家庭收入,实现稳定脱贫。
我市还将实行吸纳就业奖补政策,对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建筑业小微作业企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服务业、服装服饰、手工制品等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稳定就业1年以上的,可按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奖补。
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也被纳入《意见》。为促进农民工返乡就业,我市将培育规范诚实守信的人力资源和劳务派遣企业30家,全年促进农民工返乡就业1万人次,重点培育3家促进千人以上农民工就业的龙头企业;对介绍实现就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按照每人300元标准给予职业介绍补贴,支持人力资源企业持续发展。
拿出“真金白银” 支持返乡创业
支持创业,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是最重要的两个环节。从《意见》中可以看出,我市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降低创业门槛,破解资金难题,为农民工返乡创业铺好通往事业成功的道路。
——免费创业培训。我市将根据返乡农民工意愿适时调整培训内容,开展订单式培训,引进河南家和培训学校等省内外知名创业培训机构,选择市级以上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创业示范园区作为返乡创业实训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乡镇、村(社区)、企业开办创业培训班,对有创业愿望的返乡农民工免费培训,做到“应训尽训”。
——免费创业辅导。我市将从经验丰富和具备行业资源的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电商辅导员、天使投资人、返乡创业带头人中选拔一批创业导师,组建专家技术服务团队,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免费辅导。
——开发建设创业项目库。我市将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适合农民工创业的项目,特别是投资小、见效快、风险低的创业项目,每个县(市、区)每年开发适宜农民工创业的项目50个以上,全市开发创业项目500个以上,向返乡农民工免费展示推介。
——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个人贴息创业担保贷款额度由10万元提高至15万元,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创业的由50万元提高至150万元,小微企业由200万元提高至300万元;对自付利息或者享受政策期满的农民工申请非贴息创业担保贷款,额度由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
——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区。我市将鼓励各县(市、区)依托产业集聚区、各类产业园区、特色专业乡镇、特色专业村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区,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场地、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服务:被认定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区的,省财政给予50万元奖励;被认定为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区的,市财政给予20万元奖励。
——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项目。我市将每年从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中遴选一批示范项目,由市财政给予每个项目5万元资助;获批为河南省大众创业扶持项目的,省财政给予2万元至15万元资助。
——创业补贴。我市将对返乡农民工首次创办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并正常营业1年以上的,按规定给予5000元的一次性开业补贴;对农民工返乡创办的实体在创业孵化基地和返乡创业示范园区内发生的物业管理、卫生、房租、水电等费用,3年内给予不超过实际费用50%的补贴,年补贴最高限额1万元。
——社会保险补贴。我市将对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贫困家庭劳动力的,按照企业为上述人员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工伤保险费给予补贴。
——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税收优惠政策。自今年1月1日起,我市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100万—300万元的部分,分别减按25%、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使税负降低至5%和10%;对小规模纳税人将增值税起征点由月销售额3万元提高到10万元。
——保障农民工返乡创业用地。我市鼓励返乡农民工利用闲置土地、厂房、农村撤并的中小学校舍进行创业,允许在宅基地范围内创办符合环保、安全、消防条件的小型加工项目。
优化公共服务 营造良好氛围
在杨宏杰看来,支持农民工创业,不能仅仅停留在会议部署和喊口号上,而是要拿出实打实的措施来优化环境,为农民工就业创业提供更多的保障。
实施“一站式”服务。全市各级人社部门设立专门的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窗口,为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开辟绿色通道,提供注册登记、政策咨询、创业指导、社保关系接续和优惠政策享受等服务。
开展就业服务活动。4月至12月,我市将举办各种类型招聘会100场,服务企业5000家以上,开发就业岗位6.5万个以上,促进就业6万人次以上。市人力资源市场每月至少举办8场就业服务活动,县级人力资源市场每月至少举办2场就业服务活动,乡(镇、街道办事处)人力资源市场每月至少举办1场就业服务活动。
全面推行河南省“互联网+就业创业”信息系统。我市将充分利用网上办事大厅服务功能,让农民工不出家门就能通过网络办理就业创业有关业务,享受就业创业政策,优化网络化、便捷化的服务环境。
实施就业创业全域网络覆盖。我市将开辟市、县、乡、村四级线上服务通道,把就业政策、就业岗位、就业指导等各项公共就业服务,无障碍送到全市所有群众和产业集聚区、企业手中,公共就业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新媒体的点击量全年在60万人次以上。
组织联谊活动。我市将发挥各地在外商会和创业成功人士的“领头雁”作用,采取“走出去、请回来”的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返乡人员和在外成功创业人士联谊会、座谈会、家乡行等活动,吸引更多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回馈家乡,带动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在家门口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