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保险业

康养产业为险企发展带来新机遇

本报记者 任萌

3月30日、31日,由国经咨询有限公司、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河南省发改委、河南省卫健委、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民政厅指导,许昌市人民政府主办,鄢陵县人民政府、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森林康养分会、摩根泰达(北京)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二届鄢陵国际健康峰会在鄢陵成功举办。随着本次高规格盛会的召开,康养产业成为我市各界关注的焦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健康中国”战略的推动,涵盖养老、养生、医疗、文化、体育、旅游、保险等诸多业态的康养产业开始蓬勃发展,成为备受关注的新兴产业。随着康养经济遍地开花,一些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涌现出来,这也为险企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保险行业巨头

提前布局康养产业

随着一系列重磅政策先后出台,我国养老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业内人士预计,到2030年,我国养老产业规模有望达到22万亿元。

巨大的市场空间让诸多企业纷纷进军康养产业。嗅觉灵敏的地产公司凭借丰富的运作经验,快速切入养老地产开发,打造高端养老社区。多家保险行业巨头凭借资金规模大、周期长,以及保险与养老之间的天然联系,积极参与机构养老的投资与运营管理。

据了解,中国人寿、泰康、合众、新华等保险企业都已在开发养老项目。“越来越多的保险企业进入养老产业,将有效推动康养产业向连锁化、规模化发展,养老产业也将发展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一家寿险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保险公司建设养老社区的热情高涨。例如,中国人寿早就明确提出“大资管、大健康、大养老”发展战略,2014年在集团层面成立跨公司、跨业务领域的健康养老业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从集团战略的高度建立大健康产业基金,大力推动健康医疗产业链延伸,同时抓紧布局医养结合的养老养生社区。在养老产业投资方面,中国人寿已完成在5个城市的布局,分别为北京、天津、苏州、深圳、三亚。

太平集团旗下的太平人寿去年年底推出了“太平乐享家”养老社区品牌。通过“轻重结合”模式,太平人寿去年以来已相继推出三大养老社区项目。

■保险企业

已逐步融入康养生态圈

业内人士指出,康养产业涵盖诸多业态,关联城市建设、生态环境、民风民俗、科技信息、文化教育、社会安全等众多领域,不仅是产业链,还是生态链。随着国家全面放开养老市场,养老及与之相关的产业(如医疗、保险、旅游、体育、文化、科技信息、绿色农业等多领域)将实现全面联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市场化经济发展将相生相融,并形成良性循环。

近年来,随着老人对商业保险、基金、信托等金融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以房养老”和商业养老保险等“养老+金融”新业态也衍生出现。“以房养老”是一种将住房抵押与终身年金保险相结合的商业养老保险模式。这种模式已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推行多年,目前在国内,幸福人寿等保险公司已经开始推进此项业务。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投身养老产业,越来越多的行业依附在“养老+”产业链上,养老产业的盈利模式正在变得清晰。一个包括老年护理、老年医疗、老年消费和老年金融等在内的养老生态圈正在形成。“养老+”的各种新型养老模式快速发展,将助推国内养老体系逐步完善和多元化。

■康养产业为保险行业

发展带来新机遇

对于保险行业而言,康养产业的大发展为保险行业发展带来了大机遇。我市多家寿险企业负责人一致认为,随着康养产业的发展,保险行业(尤其是寿险)将在精准定价、精准营销、精准服务等方面迎来大变化。

记者了解到,随着康养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客户的健康信息和数据可以实现数据化和在线化。保险公司收集到的客户健康数据也会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依托海量的数据信息,保险公司在设计寿险产品时,可以从更多指标、更多维度实现产品的精准定价,从而解决传统寿险产品长期以来同质化严重、性价比不高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康养”的深入发展,每一位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消费习惯、医疗行为等都可以实现数据提取和分析,客户画像越来越清晰,客户需求也将越来越明确。这就为保险公司将合适的保险产品推送给合适的客户提供了更高可能性,从而有助于解决传统保险营销人海战术、效率不高的问题。

康养产业的发展,不仅在前端为保险公司提供了拓展业务的更大空间,在后端查勘、理赔、客户服务方面同样为保险公司提高服务效率提供了抓手。丰富的就诊信息和医疗数据可以让寿险公司从烦琐的资料收集、案件调查、矛盾纠纷中解脱出来,同时也方便了客户索赔。

可以预见,今后传统保险行业高费用、广增员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除了为客户的不同生命阶段提供生、老、病、死、残风险保障外,继续拓宽保险服务面、打通康养产业链条上下游是未来保险行业发展的又一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