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晓非
俗话说“春捂秋冻”。春季是天气从冷转热的阶段,早晚温差也比较大。在冬季,人们已经习惯了多穿衣服,到了春季如果早早就脱掉厚衣服或把衣服减得太多,就会不适应气候的变化,容易受凉生病。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春捂”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尤其是对于体温调节能力不如成年人的孩子而言。那么,该如何给孩子“春捂”呢?4月8日,记者采访了许昌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魏秀芳。
很多家长都怕孩子感冒,所以会遵照“春捂”这个原则,给孩子穿过多的衣服。“‘春捂’一定要有度。对于孩子来说,过度‘春捂’容易使其发生‘捂热综合征’。孩子时常出汗,如果天气已经暖和了,还给孩子‘捂’着,风一吹就容易感冒。”魏秀芳建议,应当根据室外温度来给孩子增减衣服,而不是穿得越暖和越好。
“给孩子‘捂’也要捂对地方,最好做到‘三暖二凉’,即背暖、肚暖、足暖,头凉、心胸凉。”魏秀芳对记者说。从中医角度来看,适度保持背部温暖有利于孩子体内阳气生发,可以预防疾病,减少受凉感冒的机会。肚暖既能维护孩子胃肠道功能,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又能防止因肚子受凉而引起的腹痛、腹泻等。足暖也很重要。足部末梢神经丰富,对外界最为敏感,只有足暖才能保证机体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而且,人体的下部血液循环比上部差一些,尤其是足部皮下脂肪层薄,保温性能差,血液循环较差,容易受到寒冷空气的侵袭。寒多自下而生,因此给孩子“春捂”应该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则,孩子的脚部暖和了,才能保证全身温暖,抵御寒冷。
头凉能使孩子神清气爽,因为孩子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3是由头部散发的,如果头部“捂”得太热,容易引起头晕头昏、烦躁不安。心胸凉是指给孩子上身穿的衣服不要过于厚重,以免使胸部受压,影响正常的呼吸与心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