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晓敏
“我觉得咱们许昌很宜居,不但环境好、景色美,而且各项公共设施比较齐全,让市民体会到了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4月3日,在市区清潩河游园,提起我市的人居环境,来此踏青赏花的市民王女士如是说。
宜居,是衡量一座城市发展水平、体现群众幸福感的重要标尺,也是群众对城市的最高评价。近年来,随着各项创建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市人居环境和群众幸福感均得到显著提升。为给群众谋得更多的福祉,2016年,我市启动了中国人居环境奖创建工作,并专门成立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创建指挥部,统一部署督导创建工作,分别从巩固园林绿化、完善社区功能、打造书香许昌等方面,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力争把许昌建设成为国内最佳人居环境城市之一。
补绿增彩 居住环境更美丽
入春以来,许昌到处绿意盎然,花香四溢。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我市抢抓春季有利时机,大力实施中心城区生态园林城市提升项目建设,全面补绿增彩、绿化美化。
“这片青桐林下原来是裸露的土地,现在准备种植红花檵木、无刺枸骨、鸢尾花和剑兰等耐阴植物。红花檵木是小乔木,开红花;无刺枸骨是常青灌木,结红果;鸢尾花是草本植物,开蓝色花朵。这样,各类植物长起来后,会显得层次分明,色彩斑斓,非常好看。”近日,在市区魏文路与八一路交会处的贵妃苑内,几十名工人正忙着种植,负责现场施工的工作人员郑涛向记者介绍道。
在市区八一路两侧绿化带内,亦是一片忙碌景象。几十名工人分工负责,有的剔除弱小老化苗木,有的在树下种植耐阴植物,有的在为铺设园路作准备。他们的辛勤劳动,又为许昌增加了许多绿色和亮色。“很多路段绿化带内的植物,经过多年的生长,密度已经很大,人根本进不去,不但不便于管理,而且无法让市民亲近绿色。我们正重新设计绿化带内的植物层次,并在部分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内修建园路,以便群众赏绿亲绿。”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指挥部办公室高级工程师郭忠磊告诉记者。
据郭忠磊介绍,近年来,虽然我市绿化工作成绩斐然,“绿量够大”,但仍存在“彩化不足、树下裸露土地过多”的缺点。为补齐这些短板,进一步改善我市的生态环境,今年,我市按照由绿化向彩化转变的原则,大力实施中心城区生态园林城市提升项目,全面展开补绿增彩工作,力争使许昌不但更绿,而且更多彩。
中心城区生态园林城市提升项目共分为道路生态景观提升、立体绿化建设、公园游园建设提升等七大类80个项目,绿化面积为1730.22亩,立体绿化长度为12公里。截至目前,已完工34项,开工43项。
“目前,我们正对市区天宝路、魏文路、建安大道等10条重点道路的绿化带及中央公园、文峰游园、贵妃苑等7个公园、游园进行绿化提升,主要补栽耐阴植物及彩叶树种、开花树种等。下一步,我们要在加快种植进度的同时,做好新栽苗木的养护工作,确保种植成活率,力争为广大群众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美丽多彩的生活环境。”郭忠磊表示。
完善社区功能 居民生活更幸福
“谢谢你们帮我办好了父母住院护理补贴手续!如今在咱许昌生活真好,不但环境好,而且办事方便。有什么事,不出社区就办好了。”近日,在东城区恒大绿洲社区服务中心,一位刚办好独生子女父母住院护理补贴手续的居民非常开心地说。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服务功能的完善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更体现着城市的治理水平。好的管理和服务能够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便捷和幸福。
在恒大绿洲社区,记者看到,该社区拥有4个环境优美的室外健身广场,便民超市、卫生服务站、幼儿园、智能物业、志愿者服务中心、儿童服务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一应俱全。功能完善的服务设施让居民不出社区即可享受到舒适而便捷的城市生活。
尤其是该社区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设施齐全,设置有书画室、休息室、文体活动室、阅览室等。“我们社区的服务,没有人不说好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文体活动室里不但有各种活动器材,而且有按摩椅,阅览室里还配有100到400度的老花镜,让我们老年人感到非常方便。”采访中,一位社区居民告诉记者。
恒大绿洲社区完善的服务功能是我市社区服务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区规范化建设,并把该项工作列入2018年许昌市十件民生实事,要求各县(市、区)按照“一有七中心”标准打造规范化城市,不断完善社区教育、医疗、养老、体育、文化等便民服务功能,全面提升社区综合服务水平。
各县(市、区)也将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列入当地民生实事,按照《许昌市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工作机制》,认真落实“一有七中心”建设要求,加强建设和完善社区的便民服务中心、综治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卫生服务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儿童服务中心、志愿者服务中心等,实现了社区有处议事、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通过加强社区规范化建设,我市各个城市社区的服务供给能力、文化引领能力、矛盾防范化解能力和信息化服务能力均显著增强,为社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高质量服务,使人民群众对社区有了更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创建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建设书香许昌 城市更有品位
“现在生活好了,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书香许昌建设给人们提供了便捷的阅读空间,显著提升了城市品位,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觉得有面子、很幸福。”采访中,在科技广场智慧阅读空间读书的市民王明祥表示。
书香许昌建设是我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一项独具特色的工作,也是创建中国人居环境奖的有效抓手,更是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我市已相继建成32座智慧阅读空间、41个诚信阅读漂流屋,设置了110台电子图书借阅机,打造了中心城区“15分钟阅读圈”,营造了满城溢书香的浓厚文化氛围。
4月3日下午,尽管不是周末,但位于科技广场的智慧阅读空间内依然坐了不少读者。他们或埋头看书,或写写画画,安静的空间内散发着一种迷人的书香。见记者采访,正轻手轻脚地整理图书的图书管理员小声向记者介绍情况:该空间共有书架13个,展放图书4000多册,包括文学、历史、科技、教育、儿童读物等不同种类,设置有3张书桌、18把椅子等,每个月接待的读者约4万人次。
“目前,我市共投入使用智慧阅读空间32座。2018年新建18座被列入了重点民生实事。每座智慧阅读空间均配置有电子图书借阅机、自助借还机、自助办证机、远程自动控制系统、无线Wi-Fi、阅览座椅等设施,非常方便。”许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调研员段建伟告诉记者。
我市智慧阅读空间自运行以来,有效满足了市民的阅读需求。截至目前,累计进入智慧阅读空间学习阅读的市民已超过148万人次,图书借还总量超过14万册次。
“下一步,我市将着重围绕‘推进全民阅读,打造书香许昌,建设文化厚重之城’的核心目标,不断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积极探索智慧阅读空间的管理模式,使智慧阅读空间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同时,积极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营造浓厚阅读氛围,助推人居环境创建工作的开展。”段建伟表示。
随着中国人居环境奖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创建指挥部办公室还将继续会同各区政府(管委会)及各创建部门,统筹有序推进“绿满许昌”行动、书香许昌建设、“四改一增”工程、“厕所革命”、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等各类惠民工程和民生项目。相信,随着创建工作的持续推进,我市人居环境会更加优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会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