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就业创业

春风化雨聚英才厚植沃土促发展

——聚焦我市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本报记者 胡晨 通讯员 陈菁博

最近,“专业技术人才”成为许昌的热词。

作为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技术人才既是引领科技进步的先锋,也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专业技术人才工作,市人社局紧紧围绕许昌市产业特色,全力服务企业发展,坚持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着力集聚培养人才,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动力活力,不断释放人才红利,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市人社局局长杨宏杰说。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7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1人、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省职教专家13人、市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238人、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0人……目前,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数达14万,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分别为7.5%、34.5%和58%。

4月2日,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工作座谈会在我市召开,人社部副部长汤涛对我市重视人才、大力实施“许昌英才计划”给予了高度评价。此外,出色的专业技术人才工作还得到了省人社厅的肯定,市人社局被评为2018年度全省博士后工作先进单位、全省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先进单位。

重培养,全面提升人才能力素质

“人才资源是许昌转型之要、竞争之本、活力之源。谁在人才发展上高人一筹、快人一拍,谁就能把握竞争的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抢占人才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这是市委、市政府领导形成的共识。

为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市人社局围绕“人才强市战略”和“许昌英才计划”,以国务院特殊津贴、省政府特殊津贴、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职教专家、中原千人计划等国家和省级人才项目为引领,努力形成国家、省、市相互衔接、相互配套的人才选拔体系,已累计选拔培养市级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238人;同时,制订出台了《关于实行许昌市政府特殊津贴制度的意见》,已培养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0人。

加强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双百工程”。我市加大与在许高校合作力度,积极开展校地共建人才“双百工程”,与在许高校探索建立“企业提需求+高校出编制+政府给支持”的联合引才机制。目前,许昌学院共派出5批100人次到许昌市、县(市、区)政府,市直单位和重点企业挂职,许昌市共选派5批111人次专家人才到许昌学院任兼职教授,实现了协同创新发展。

在促进高端人才集聚上,我市把加快政产学研平台建设作为抓手,突出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支持企业投资建设科技孵化器、企业研发中心,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协同创新研究院等对接平台。目前,全市共组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1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5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69个、省市两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1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院士工作站9家,促进高端人才向企业聚集,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联合开展人才培养、项目攻关和成果转化。

严选拔,确保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如果把人才队伍比喻为一座“金字塔”,那么,专业技术人才就是“金字塔”的“塔尖”。“塔尖”的选拔离不开考场,市人社局立足打造“阳光考场”,从选拔条件、选拔程序、考核管理等方面着手,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在选拔条件上,优先向重点产业、基层一线倾斜。近年来,我市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市各级人才选拔工作紧紧围绕许昌优势产业、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着重向创新创造人才倾斜,向一线专业人才倾斜。在我市推荐的国家、省级人才选拔项目候选人中,70%以上为企业人选,在市级人才选拔工作中统筹考虑行业、专业、地域等方面的平衡,努力形成覆盖广泛、专业全面、梯次递进、结构趋于合理的人才队伍。

——在选拔程序上,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为确保推荐人选质量,坚持优中选优,在人才选拔工作中,我市始终坚持把严格标准、程序作为工作重心,确保公平公正。在把握标准方面,我市将推荐人选的品德摆在突出位置,将人选的能力、业绩、示范引领作用、发展潜力等作为人才遴选的主要条件,切实把好推荐质量关;在严格程序上,充分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通过基层单位推荐,全面掌握候选人基本情况,行业主管部门严格把关筛选,并逐级上报。评审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作用,确保选拔结果权威、公正;在信息公开和监督机制方面,从发布文件到推荐评审各个环节,都及时公开相关信息,同时加强对选拔评审工作的全过程监督。

——在考核管理上,更注重实效。为加强对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的管理,我市在制定管理办法时充分考虑了将选拔和培养相结合;在津贴发放上,不搞传统的一次性发放,而是每年进行考核,了解学术技术带头人完成专业技术工作、示范引领作用发挥等情况,考核合格后发放年度津贴。这样做,既鞭策了学术技术带头人加强学习、不断进步、永不懈怠,也为人社部门全面了解高层次人才培养现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为人才选拔工作提供了思路。

强服务,营造拴心留人良好环境

“在引进培养人才的同时,我们还高度重视人才的成长和服务保障,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让人才在政治上赢得尊重、在经济上享受实惠、在生活上受到照顾,避免‘身边孔雀东南飞’。”杨宏杰说。

2018年,我市成立了全省首家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启动了“市长请人才喝咖啡”活动,建立了“人才找岗位”“企业找人才”两个数据库,实现高层次人才服务的“有形化、窗口化、阵地化”。目前,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已建成引导服务、成果展示、合作交流、沙龙联谊等四大功能区,引进了多家国内知名专业人才机构,开展高端人才引进工作,建立了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队伍,有针对性地为高层次人才提供精准贴身服务。

同时,我市在政策宣传、咨询、引进、信息发布、待遇落实、人才联谊、医疗保障、免费体检、免费旅游、免费公交、子女入学、配偶就业、人才公寓等方面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一站式、一条龙、保姆式”的服务。

越是高层次人才,越看重事业发展的机遇和空间,只有从根本上营造一个适合人才发展的好制度,才会吸引人才慕名而来。郑健龙是万里路桥集团引进的一个“重量级”人才。“合作首先看人。与许昌结缘,我看到了许昌惜才、爱才的决心。”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来到许昌从事公路养护与建设领域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技术研究工作,郑健龙的选择,道出了很多来许创业专家的心声。

天下英才汇聚莲城,人才建设硕果累累。随着人才强市战略和“许昌英才计划”的持续深化,全市爱才敬才蔚然成风,人才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一大批领军型高层次人才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