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育视野

一次特别的“教育扶贫”活动

——2019年全市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教学点)教师专项培训掠影

本报记者 松召峰 通讯员 刘建科

52名教师,全部来自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教学点),参加为期一周的学习;

跟着专家学理论,跟着名师做“学生”,一周时间,他们“泡”在我市2所名校——许昌实验小学和市毓秀路小学,“浸入式”领悟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巧;

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亦深受震撼,看到差距,迎头追赶,提升自我的热情重新回到了心里……

上周,一次特别的“教育扶贫”活动在许昌实验小学开展,2019年全市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教学点)教师首期专项培训在此举行,来自我市各县(市、区)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教学点)的52名小学数学教师参与其中。今天,68名来自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教学点)的小学语文教师开启了新一轮的学习。

120名教师,将成为贫困村所在地教育质量提升的星星之火,点亮这些地区脱贫的希望之光。

顺势而为 扶贫先扶智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无不凸显出教育在扶贫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先导性功能和根本性作用。

2017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战略思想,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要求,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解决贫困家庭学生因贫失学和因学致贫问题,阻断家庭贫困代际传递,我省启动了教育脱贫专项行动。

市教育局迅速行动起来,开展了多项教育扶贫工作。“教育脱贫既要全面覆盖,教育资源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特惠到人,又要聚焦精准,准确把握各贫困县脱贫时间节点要求、不同层次教育对象需求,增强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市教育局副局长代廷安说。为此,针对贫困村学校(教学点)的现状,经过精心谋划,市教育局启动了此次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教学点)教师专项培训工作。

据悉,此次培训由市教育局师训科组织,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许昌实验小学和市毓秀路小学具体承办,分为小学数学和小学语文2期,每期分为集中培训和跟岗实践2个阶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参训教师得到最好的指导。

精心组织 培训让人“深受震撼”

襄城县山头店镇双张中心小学只有60多名学生,该校校长武晓鹏参加了此次培训。4月15日是周一,许昌实验小学的升旗仪式让他感慨颇多。“一个简单的升旗仪式,许昌实验小学就用舞台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寓教于乐的教育,这种方式让我们非常受启发。”4月18日上午,在许昌实验小学,刚参加完上午培训的武晓鹏对记者说。

“感受到了很大的差距,深受震撼。”来自长葛市后河镇大庙学校的夏殿卿老师说,“我有20多年的教龄了,常常自认为水平还可以,但来这儿一学习,马上就意识到了差距。”他说,培训一开始,他就意识到这次培训不是走过场,而是实打实的“好课堂”。 “选的老师都是许昌本地的名师,传授的东西都很接地气。因为是咱许昌的老师,培训中都是倾囊相授,一点儿不‘藏私’,‘干货’很多。”说完,夏殿卿立刻投入学习中。

参训教师的良好反馈,与市教育局师训科、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的精心组织密不可分。为使培训取得实效,市教育局师训科、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安排专人全程服务和管理,组建学员班委,加强与学员的沟通,要求学员每天写出心得体会,鼓励大家积极交流研讨,确保培训高质量完成。

像武晓鹏、夏殿卿一样,参训教师都非常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勤学好问,主动向专家、教师请教,在与专家的互动中不断提升自己。

教育扶贫 依然在路上

教育扶贫,特别是通过乡村教师所做的教育工作来“扶智”“扶志”,是一项打基础、管长远的政治任务。我市用坚定的决心和坚强的意志,在教育助力脱贫攻坚中,不断谱写教育扶贫新篇章。

市教育局开展此次培训,旨在通过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育扶贫,促进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统筹城乡教育、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实现教育的公平和公正,关键在于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师德优的教师队伍。”市教育局师训科科长于东恩说。

在此次培训的开班仪式上,代廷安勉励参训教师,作为乡村教师的骨干力量,必须有锐意进取的精神、坚持不懈的决心,在理论到实践、实践到理论的循环往复中,从单纯的“教学型”教师转向“教学研究型”教师,再转变为“教学引领型”教师,做到不仅能自我发展,还能促进学校教师共同提高,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带动我市乡村教师队伍整体发展。

从今天开始,来自全市各县(市、区)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教学点)的68名小学语文教师开始在许昌实验小学和市毓秀路小学进行理论学习和跟岗实践。新一轮的“教育扶贫”,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