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社会新闻

为百姓排忧解难的贴心人

——记市农业农村局驻建安区桂村乡老岗杨村第一书记陈伟立

本报记者 李建山

4月21日,建安区桂村乡老岗杨村贫困户杨保柱起了个大早,和家人告别后,启程赶往许昌市区的一个建筑工地。“打零工每天收入一百四五十元,虽然钱不算多,但能给俺家里解决不少问题。这事儿还多亏陈书记操心帮忙联系哩!”

杨保柱所说的“陈书记”,名叫陈伟立,是市农业农村局驻老岗杨村第一书记。驻村一年多来,他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工作,成为村民们心目中的贴心人。

老岗杨村灌溉条件比较差,曾是省定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6户742人,现有贫困户4户12人。2017年11月,陈伟立按照组织安排,来到这里驻村任第一书记。“虽然贫困户所剩不多,但越到最后,脱贫任务越是艰巨,再硬的骨头我也要‘啃’下去!”曾在部队大熔炉锤炼14年的陈伟立下定决心,在老岗杨村扑下身子做些实事。

群雁高飞头雁领。陈伟立驻村伊始,便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摆在各项工作首位。老岗杨村52名党员,他一一走访到位,统一思想、鼓舞干劲,并在换届选举时配齐配强了村“两委”班子,让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他还狠抓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两学一做”“四议两公开”等各项制度落实,带头上党课,教育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做“四讲四有”共产党员。2018年,他牵头4次召开全村党员大会,按照“一编三定”工作法要求,根据每个党员的能力和特长,定岗位、定责任、定奖惩,分别编入脱贫攻坚岗、服务发展岗、文明建设岗等岗位,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在全村营造昂扬向上的良好氛围。

在抓班子、强队伍的同时,陈伟立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脱贫攻坚中,把目光聚焦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上——成立“一枝花”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帮扶资金10万元成功育肥湖羊325只,为贫困户实现红利2.75万元;积极争取帮扶资金280万元,新建村文化活动中心、标准化卫生室、标准化公厕、村内道路加宽、村内游园建设等项目;协调捐赠办公桌椅、棉衣棉被等5批物资价值近20万元;利用扶贫资金53.96万元,建起了6座蘑菇大棚,与贫困户逐一签订了带贫协议并分红600元……一件件让村民们交口称赞的好事背后,无不凝结着陈伟立忙沟通、跑项目的心血和付出。

在老岗杨村,谁最穷,谁家最困难,陈伟立就最爱往哪家跑,村民遇到大事小事找他成了“习惯”。该村村民葛留根因伤不能干重活儿,妻子患病需长期服药,还有两个上学的孩子,生活相当困难。陈伟立得知情况后,三天两头往他家跑,给他们夫妻鼓劲打气,除了帮助申请低保、优先发放扶贫物资外,还经常自费购买生活用品、营养品送到家中,主动想办法解决其生活上的难题。该村贫困户易国学因车祸受重伤,陈伟立不仅经常自己买礼物上门嘘寒问暖,还帮助他们走法律程序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让这个命运多舛的贫困家庭重拾生活的勇气……

同样让陈伟立记挂在心的,还有文章开头所提的杨保柱一家。“母亲长期患病,每天都需要吃药,奶奶年迈,我和弟弟都在求学,全家人的生活重担都落在父亲一个人身上。陈书记了解情况后,自己拿出1万元交给父亲,让我们家多养些羊,多些收入。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开学来到学校,我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要向陈书记学习,希望自己将来也能为百姓做事情,为党贡献一份力量。前几天,我已经被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党支部接收为预备党员……”在杨保柱女儿杨东梅不久前寄给市农业农村局领导的这封信中,饱含着她对陈伟立的感激之情。

2018年,老岗杨村被建安区委评为“脱贫攻坚先进村”,陈伟立被授予全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陈书记不负组织重托,情系群众冷暖,用实干彰显了爱岗敬业、奉献为民的情怀,为大家树立了榜样!”建安区桂村乡党委副书记张俊强如是评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