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健康

汇聚“人才强院”的蓬勃力量

——许昌市中心医院人才梯队建设工作纪实

继张天宇耳鼻喉科专家工作站落户许昌市中心医院后,目前,该院已与豫籍在沪医学专家联谊会深入合作,建立了4个专家工作站。 马晓非 摄

□本报记者 马晓非

郑鲁,医学博士,被誉为“河南省显微血管减压术第一人”,全国知名脑功能神经外科专家。2018年12月,他作为高端人才被引进到许昌市中心医院。这是该院在人才引进方面的一大突破,也折射出该院人才梯队建设工作的蓬勃发展态势。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拥有了人才,就拥有了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许昌市中心医院为何能在发展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该院院长牛锋将其归结为两个字——人才。

“医院要发展壮大,关键在于有人才作为支撑。人才聚,则事业兴。”4月23日,牛锋对记者说。许昌市中心医院坚持“人才为先”的发展战略,实施了一系列涉及年轻医护人员、中层干部、高级技术人员的人才梯队建设举措,营造引才、聚才、育才、用才的良好氛围,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实现了赢得外来人才、培养本土人才、用好各方人才,使人才成为推动医院发展的强大引擎。

引进高端人才,打造“人才高地”

“虽然郑博士来了短短4个月,但已经对科室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昌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王冠军对记者说,“疑难重症救治水平提高了,科室影响力也极大提升了,郑博士已带领医护人员申报3个科研项目。更为重要的是,科室里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氛围日益浓厚。”

王冠军所说的“郑博士”正是郑鲁。4月23日,记者在许昌市中心医院为他设置的博士工作室里见到了他。

“当时有好多家医院想让我去,最终我还是选择了这里。”郑鲁笑着对记者说,“医院领导爱才、惜才的诚意令我非常感动,牛锋院长和樊建勋副院长到洛阳邀请我,将发展思路、支持力度等坦诚相告。”

除了优厚的待遇之外,良好的工作平台和发展平台,以及融洽的团队氛围也是吸引郑鲁前来的重要原因。“医院所有人都对我非常好,我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当中。”郑鲁激动地说,“我早已把这里当成了家,在这里干很舒心、很有劲头。”

近年来,许昌市中心医院坚持筑巢引凤,广发“招贤令”“英雄帖”,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并通过多种方式让人才“为我所用”。一大批高层次人才纷至沓来,形成了英才广聚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医院完善人才使用和引进管理办法,精准引进高端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目前已拥有博士4名、硕士261名,拥有高级职称人员274名,‘人才高地’逐渐形成。”许昌市中心医院人事科科长寇松莲说。

在刚性引才的同时,许昌市中心医院把柔性引智作为聚才、用才的重要方式,通过搭建平台、合作对接等方式,引进各类高端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该院与豫籍在沪医学专家联谊会进行深入合作,目前已建立4个专家工作站。自2012年以来,该院柔性引进10余名德国专家,促进医疗水平与国际接轨。5月5日,该院将邀请国际知名内镜专家傅光义前来授课,并聘其为客座教授。该院还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兆申签订协议,共建河南省消化道疾病内镜诊疗技术李兆申院士工作站。

培养领军人才,构筑“中流砥柱”

如果说高端人才处于人才金字塔的顶尖,那么优秀中层人才队伍则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医院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许昌市中心医院把优秀中层人才作为人才梯队建设的重点之一,努力将其培养为领军人才,成为医院发展坚实的“中流砥柱”。

不久前,市委、市政府公布了许昌市第十三批拔尖人才名单,许昌市中心医院16名医护人员入选,是我市入选人数最多的医院。

作为许昌市第十三批拔尖人才、河南省学科带头人,许昌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副主任吴帆较早地在我市采用了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起搏器植入术、心内电生理检查术、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心房扑动射频消融技术、特发性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技术、三腔起搏器植入术、主动脉夹层带膜支架植入术等,推动该院心血管内科跨入河南省心血管疾病诊治先进行列。

2017年2月16日,许昌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成立,吴帆担任医疗总监一职。在他的带领下,许昌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于2017年12月14日顺利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的认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培养一个领军人才,可以带动一个专业的发展。一批领军人才的培养,为医院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寇松莲告诉记者,许昌市中心医院已经形成了一支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河南省学科带头人和河南省卫生科技创新人才5名、享受许昌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许昌市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25名、许昌市拔尖人才27名为核心的专家队伍。这对该院的技术发展、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品牌塑造等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选拔后备人才,蓄足“源头活水”

4月4日,许昌市中心医院召开了2018年度后备人才工作总结会议,在对后备人才工作给予高度肯定的同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要求。

为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2016年,经过个人报名、资格审查、科室民主测评、集体评议、面试答辩等,许昌市中心医院在全院中青年骨干中选拔出了77名后备人才,进行为期3年的培养管理,每年进行一次考核。

在培养管理周期内,每名后备人才选择一个亚专业作为发展方向,带领亚专业团队做好学科建设工作,至少开展一项新工作、新技术,在省级以上专业杂志至少发表一篇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业论文,主持或参与1项市级以上科研课题。

“通过提供工作平台、外出进修、科研资助、学术交流等,我们着力培养一批医德高尚、技术精良、能够担当学科发展重任的后备人才,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为医院长期持续、健康发展蓄足后劲。”牛锋说。

后备人才的培养为中青年医生展示自己的才能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一大批优秀人才纷纷被发掘。

2016年,宋晓锋只是许昌市中心医院肛肠科的一名普通医生。被选拔为后备人才之后,在医院的帮助与支持下,他采用了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TST)等一系列先进技术,主持6个市级科研项目、4个市级科技攻关项目,获许昌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发表专业论文4篇。他也被评为许昌市第十三批拔尖人才,入围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评选,成功申报许昌市肛肠学科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创新型科技团队,并带领肛肠科成功申报河南省中医重点专科。由于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宋晓锋今年成为肛肠科负责人。

“被选拔为后备人才以来的3年是我个人大发展、大进步的3年,我取得的成绩主要集中于这段时间。这与医院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宋晓锋感慨地说。

一家真心重视人才、用心凝聚人才的医院,是富有活力、充满希望的医院;一家精心培育人才、诚心使用人才的医院,是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医院。汇聚起“人才强院”的蓬勃力量,许昌市中心医院必将乘长风破万里浪,驶向更加光辉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