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第一个周二是“世界防治哮喘日”。哮喘控制不佳,导致反复急性发作,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5月6日,许昌市中心医院呼吸危重症科二病区副主任医师史广超告诉记者,控制哮喘,要打“持久战”。虽然哮喘目前尚无法治愈,但通过规范治疗、科学管理,完全可以有效控制,使患者拥有健康、丰富多彩的生活。
□本报记者 马晓非 文/图
哮喘高发 与遗传、接触过敏因素有关
近年来,哮喘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据估计,目前全球至少有3亿以上哮喘患者,我国有3000万左右哮喘患者。数据显示,城市哮喘患者明显多于农村患者,儿童的发病率高于成年人。
“哮喘的发病原因很复杂,与遗传因素、接触过敏因素、细菌或病毒感染等有很大关系。”史广超对记者说,“这里所说的遗传因素并不是说哮喘一定会遗传给下一代,而是可能遗传一种过敏体质。”如果一个人的直系亲属患有过敏性疾病,那么这个人很有可能属于过敏体质,患哮喘的概率就比较大。
具体来说,哮喘的过敏因素主要包括油漆、甲醛、消毒剂等有刺激性气味的物品,以及烟雾、粉尘、尘螨、花粉、宠物的皮毛等。一般情况下,哮喘第一次发作大多是在儿童时期,以后的病情发展和很多因素有关。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的病情可能逐步加重,也有可能不再发作。
反复发作性咳嗽、胸闷
可能患了哮喘
“哮喘又叫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症状是反复发作性的喘息、胸闷、呼吸困难、咳嗽,严重时会出现脸色发白、大汗淋漓。”史广超告诉记者,“反复”是指患者发病不是一次、两次,而是这次好了以后,下次还会发作,并且不能预计什么时候发作,但也有患者发病次数很少。“发作性”是指病来得突然,不是逐步加重。
当呼吸道的这种炎症越来越严重时,正常呼吸就变得越来越困难。如果没有采取任何治疗措施,将会导致支气管阻塞或挛缩,甚至可能因呼吸困难而危及生命。
史广超向记者介绍了一些哮喘的特征。一是反复出现咳嗽、胸闷、喘息、气急等。二是出现以上症状时在双肺可以听到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三是上述症状可以在治疗后缓解或自行缓解。四是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咳嗽、胸闷、喘息、气急等。
部分患者得的是以长期咳嗽为表现的不典型哮喘,也被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此类哮喘表现为阵发性干咳,没有痰,往往在夜间或清晨发作。此类哮喘采用抗感染治疗一般无效,采用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有效,比较容易误诊。如果患者属于过敏体质,又出现以上症状,就要考虑是否是咳嗽变异性哮喘发作。
病情好转
也不能随意停药
截至目前,哮喘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无法治愈。不过,只要治疗得当,坚持进行规范化治疗,病情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哮喘的治疗分为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和非急性期的治疗。在急性发作期,通过使用糖皮质激素、抗胆碱能药物等平喘药,症状能很快得到缓解。然而,很多人忽略了非急性期的治疗,导致病情越来越重,哮喘急性发作的次数越来越多。
“很多人以为哮喘只有在发作时才需要治疗,不发作的时候就不用治疗,因此便随意停药。这其实是不对的。”史广超说,“在非急性期,虽然哮喘的症状得到了控制,但炎症仍可能存在,仍有再次发作的可能。而且,哮喘症状往往会因接触一些过敏因素而被诱发或加重。”
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控制哮喘是一场“持久战”,切忌断断续续。哮喘症状缓解后,也不能放任不管,仍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治疗,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自我管理
日常护理莫放松
在坚持规范化治疗的同时,日常生活中的护理也不能放松。史广超告诉记者,哮喘患者要做好自我管理,进行有针对性的日常护理。护理不当,也有可能导致病情反复,从而使病加重。
首先,要脱离可能诱发哮喘的环境,避免接触花粉、有刺激性气味的物品等过敏因素。大多数哮喘患者属于过敏体质,对螨虫、花粉等过敏,因此家中尽量不要饲养宠物,不要铺地毯,避免吸烟或被动吸烟等。哮喘患者平常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在有过敏因素的环境下工作、生活。
其次,生活起居要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一天中,哮喘发病率比较高的时间是晚饭后到第二天上午10时,尤其是凌晨3时到5时。因此,哮喘患者在这段时间尤其要重视护理工作。
最后,注意保暖,避免感冒,以防感染病毒、细菌。哮喘急性发作以后,应及时擦干汗液,保持衣服干燥,防止受凉。同时,要合理饮食,可根据以往的经验或通过检测来确定哪些食物能吃、哪些食物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