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晨 通讯员 赵耀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能不能把我市各项既定工作职责、工作举措落到实处,关键靠人才推动。
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万人、新增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400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亿元、城镇企业在职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由45.01万人提高到47.32万人、完成各类职业培训10万人次、新培养高技能人才4600人……4月26日,全市2019年人社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年的工作任务。
“为加快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我们将再接再厉,持续稳定和扩大就业,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实现‘探索路径、打造样板、走在前列’奋斗目标提供人才保障。”市人社局局长杨宏杰说。
就业有岗位 劳动者有位更有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一句话,告诉我们就业是当下中国一件非常明确的民生实事。
“今年,我们要按照中央、省、市关于稳就业的要求,进一步全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就业优先政策,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杨宏杰表示,在政策落实上,市人社局将尽快研究制定我市关于《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的具体贯彻落实意见,努力完成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的任务。
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和贫困家庭劳动力是实现充分就业的重点群体。对于农民工,市人社局将认真落实《许昌市人社局进一步支持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30条意见》,重点支持100家民营企业吸纳农民工就业、100个返乡农民工“能人”自主创业、开发100个优质创业项目向农民工免费推介、对100个优质实体给予创业担保贷款,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就地就业;对于高校毕业生,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开展就业见习、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创业补助,统筹实施“三支一扶”、政府购岗等基层项目,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确保就业率在90%以上;对于农村贫困劳动力,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措施,实现100%转移就业。
此外,市人社局还将抓好创业带动就业,持续完善培训、贷款、孵化和创业辅导“四位一体”的创业服务体系,创新反担保模式,降低贷款门槛,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全年增发创业担保贷款4亿元;评审认定一批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项目、充分就业社区、大众创业扶持项目,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社保有保障 带给群众满满获得感
社会保障“安全网”不仅是对人民群众的暖心保障,还是对全社会创业创新的坚实支撑。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老百姓才有安全感,社会才能安定团结,国家才能稳定发展。
在完善社保制度上,市人社局将按照全省统一部署,配合做好企业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改革工作;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配合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一管理;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全面完成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审计整改工作;组织实施好全市2014年10月1日以来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核算结算工作;大力实施失业保险稳岗援企“护航行动”和技能提升补贴“展翅行动”,用足用好企业稳岗、培训补贴资金,支持企业减少裁员,稳定就业岗位。
在提高待遇水平上,市人社局将继续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105元;根据基金承受能力,合理提高工伤保险待遇,推进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工作;同时,配合省人社厅“同舟计划”,继续推进建筑施工企业参加工伤保险。
另外,市人社局还将加强社保基金预算管理,落实各项社保基金监管政策,开展专项检查和专项治理活动,确保基金安全。
引才有招数
激发“第一资源”活力
人才是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第一资源”,许昌如何集聚人才优势,为推进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支撑?
“许昌英才计划”是我市面向世界发出的“求贤令”。下一步,市人社局将进一步落实“许昌英才计划”,深入重点企业征集人才需求,编制更新《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实现精准引才;加强与省内外重点高校的沟通联系,实时推送我市人才需求,引导鼓励豫籍、许昌籍优秀高校毕业生回家乡服务;持续完善“人才找岗位”“企业找人才”两个数据库,进一步丰富高层次人才服务内容,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7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1人,市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238人……目前,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数达14万人,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分别为7.5%、34.5%和58%。为持续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今年市人社局还将围绕我市优势产业、重点项目,以“高精尖缺”为导向,以高层次人才认定和特聘研究员制度推进为重点,做好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原基础研究领军人才、河南省职教专家等选拔推荐工作;积极参加全省第二届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着力集聚一批高层次、创新型、引领型人才(团队);全面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丰富人才评价方式,进一步打通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晋升通道。
除了人才引进,我市还非常注重技能人才培养。今年,市人社局将重点围绕我市智能电气装备制造、智能机械控制、智能楼宇管理等,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年开展各类职业培训10万人次,新培养高技能人才4600人;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完成省级2个培训基地项目和市级5个大师工作室建设,完善职业资格制度,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新型学徒1000人以上。
工作有抓手 推动专项行动落实
在持续推动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上,市人社局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结合我市工作实际谋划实施了促进就业创业、明显降低企业负担、人才引进培养服务、职业技能提升四个工作专项。
据杨宏杰介绍,目前,这四个工作专项已分别成立工作专班,由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明确了责任科室、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建立工作台账,倒排序时进度。下一步,市人社局将发挥牵头单位作用,主动协调财政、税务等职能部门,进一步完善、简化办事程序,集中深入到企业开展政策服务活动,指导、帮助企业享受各项优惠政策。
——实施促进就业创业专项行动,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围绕今年的工作任务,全市各级人社部门将围绕“一个突出、三个加大”下功夫。“一个突出”就是突出重点群体,精准施策,在做好面上就业工作的同时,突出重点群体,重点做好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创业工作,针对其不同的特点,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三个加大”就是加大减负力度、加大培训力度、加大保障力度,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确保“零就业家庭”及时动态清零。
——实施明显降低企业负担专项行动,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市人社局将严格落实降低社保费率政策,深入企业广泛宣传政策,培训企业经办人员,打通政策落实的中间环节,确保降费政策措施不折不扣、第一时间落实到位;鼓励企业招用农村贫困人口、城镇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就业,三年内给予每人每年7800元税费减免;继续实施稳岗援企政策,从我市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5500万元,用于帮助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减少裁员;继续实施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展翅行动”计划,鼓励企业开展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继续对企业实施免费人力资源服务10万人次以上,降低企业用人成本;从就业资金中拿出4000万元,支持企业设立就业见习岗位、就业见习基地。
——实施人才引进培养服务专项行动,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市人社局将认真落实人才强市战略,围绕我市优势产业、重点项目,以“高精尖缺”为导向,引进、培养、集聚高层次人才;积极参加全省第二届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进一步规范和创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着力集聚一批高层次、创新型、引领型人才(团队);依托市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进一步丰富高层次人才服务内容,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实施职业技能提升专项行动,促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市人社局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等,全面实施普惠制的职业技能培训,支持企业大力开展岗位技能培训;重点面向企业在职职工、登记失业人员、初高中和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外来劳动者、农村适龄劳动力、产业急需的技能人才等群体开展技能培训,使城乡劳动者学到技能、拿到证书、找到岗位、增加收入,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能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