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春秋楼

我陪母亲上北京

孙海申

25年前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春暖花开,阳光灿烂。久已生根的夙愿在心底发芽:陪着父母到天底下最美的地方,让他们一览秀山丽水,收获一生艰辛后的喜悦;品尝美味佳肴,体会儿女们的一片孝心……可惜在我为实现这一夙愿拼搏时,父亲提前仙逝,留给我“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怅然。

所幸年过八旬的母亲健在。由于几十年来的辛勤操劳,母亲行动困难,可她体质还好,丰腴的面庞红润透亮,大而饱满的两耳垂于肩上,福相满满。记得从小我就爱靠在妈妈的肩上,用手轻轻地摩挲她的耳垂,再摸摸自己的耳垂,体会与母亲骨血相连的幸福。

带母亲出门游玩的第一站,就是很多人心中的圣地——北京。我特意托人给母亲买了软卧票,在众多亲人的护送下,顺利把她安置在卧铺上。北上的列车缓缓地启动了,我凝视着随夜色渐浓安然入睡的母亲,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那年“五一”,外出旅游的人数陡然增加,我托熟人才在北京东郊民巷附近找到一家宾馆。宾馆条件一般,周围大多是外国使馆、酒吧和舞厅,外国来的金发碧眼、卷毛黑面和兴奋躁动的中国人摩肩接踵,开放的北京充满活力和机会。

第二天上午,我们兴冲冲地赶到了天安门广场。偌大的广场人潮如涌,车流如织,蓝天白云下五星红旗高高飘扬,阳光照耀下,深红色的城墙和金碧辉煌的城楼,显得格外庄重、大气。平凡一生的母亲,来到传说中的地方,脸上绽放着惊喜的笑容。她眯着双眼,仔细打量着高耸的华表、汉白玉金水桥和国旗下挺拔英俊的卫兵。“真和电视里的一模一样呀!”母亲不由地自言自语。

我忙着给母亲照相,她泰然地端坐在儿女中间,周围洋溢着欢快祥和的气氛。我心潮澎湃,作为最小的儿子,我终于陪母亲来到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福地,实现了我多年的夙愿。

天安门城楼是历代帝王将相的专属地,我执意要让母亲也登上去看看。看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我们分别站在母亲的前后左右,形成一个保护圈。我紧攥手推车的双把,在人潮中小心翼翼地挪行,有一阵子真担心会不会发生拥挤踩踏的意外。大概是母亲的一头白发引起了执勤人员的注意,他们迅速拨开人群,从我们手中接过手推车,径直将母亲送进了电梯间。等我们缓步登上城楼,看到母亲在执勤人员的守护下,正喜盈盈地等着我们。

我扶着母亲的肩头,指给她看不远处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和典雅的博物馆,兴奋地对着她的耳朵说:“妈,这里可是毛主席、周总理、邓小平检阅的地方。”一头白发的母亲轻轻地点头,认真地看着人山人海的广场,不时抬头远眺。经历过磨难的母亲,终于在晚年迎来了甘甜的日子。我似乎透过母亲的头顶,望见了在云端的父亲。我顿时泪眼模糊,欣喜与伤感一起涌上心头,心中默念:“您的儿子长大了。”

北京的地铁很深,在没有电梯的站口,坡长超过百米,需要我们轮番推手推车。尤其是下坡时,我们要与母亲背靠背徐徐下行。母亲当时有50多公斤,我们推着她一点儿也不觉得累,反而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快和惬意,看来孝心的力量不可思议。

记得很小的时候,每当天上有飞机的轰鸣声,母亲都会好奇地仰起脸,用手搭在额上,细细地看好久,然后感叹一句:“这人是咋飞上去的呢?”为此,我专门定了几张返程的机票,让母亲领略空中飞翔的神奇。当飞机缓缓起飞时,母亲略显紧张,闭着眼睛不敢看窗外。我轻轻地搂着她,待飞机飞行平稳后,让她透过舷窗向外看。窗外天阔地远,白云翻滚,高楼大厦像积木一样,母亲看得如痴如醉。

25年转瞬即逝,母亲离开我们也有3年多了。每每在梦中和母亲重逢,醒来后我常常想,我为母亲做过哪些事情来回报她的养育之恩呢?其中让我稍感欣慰的是:我陪母亲去了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