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19年高考还剩不到一个月时间,此时,相信考生们都在埋头冲刺,而家长也精神紧张,孩子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他们的神经。
不管对于考生还是家长,这都是一段重要的时光。那么,该如何利用好这20多天时间,走好高考前的“最后一公里”呢?就此,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
以“平常心”迎接高考
对考生来说,高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生的道路,是人生一次重大的转折,这使得许多考生存在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调整好心态,做好心理准备,从容步入考场、从容应考,对于考生来说,有着重要意义。
“此时,已经进入了冲刺阶段,时间紧迫,复习过的知识多了,考生反而会觉得自己似乎还有一些知识没有掌握好,从而产生紧张心理。”许昌实验中学老师刘小娜说,这时候应该作一些积极的自我暗示,如“我的成绩一向是好的,高考一定能成功”,或“我肯定行,尽管过去的成绩不理想,但高考时一定会超常发挥,取得好成绩”。常作一些积极的自我暗示,不仅能树立信心,还能有效地消除对考试的紧张感和恐惧感。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高三学生的压力来自父母和老师的期望,焦虑由此产生。这段时间,考生应排除一切杂念,不要在乎别人的期望与评价,并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期望值不能过高,过高了,在考试时感觉总是达不到,就会产生焦虑心理,就会灰心丧气;反之,如果期望值适中,考试时就容易达到预期目标,从而获得成功感,产生愉悦心情,增强信心。”刘小娜说。
同时,刘小娜提醒,在考试中,考生要特别注意保持平常心,有时可能是某科试卷的难度不大,或是自己复习的要点抓对了,感到很容易;有时可能是某科试卷的难度特别大,或是自己复习的要点把握得不够好,感觉沮丧。碰到这些情况,考生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应对,相信“大家都在同一公平的考场上”,进而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
复习要注意查漏补缺
离高考已经不足一个月,经验丰富的老师会告诉学生,成绩大幅度提升已经不太可能,比较理想的状态就是保持现状,并有稍微上升的趋势。
那么,该如何抓住这最后一段时间科学复习呢?许昌高中老师邹鹏建议考生,首先要正确对待模拟考试的成绩。“经过数次模拟考试,每个学生都要总结发现哪个知识点自己掌握得好一些,答题时可以节省时间,哪个知识点自己掌握得差一些,在做题时会耽误一些时间。总结后,考生要合理地控制做每道题的速度,避免出现答不完题的情况。”邹鹏说。
离高考还有20多天,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去“刷”模拟题了。“巩固知识点,练习真题,回归课本才是当务之急。”邹鹏说,因为高考有特定的知识点和答题规范标准。针对特定的知识点,在最后20多天里,应该采取加深印象的策略。文科生多背书,查漏补缺;理科生多看基础题,记住常用的解题方法。
邹鹏建议,考生要特别注意答题规范,多做几遍历年高考真题,答题时严格按照高考答题要求进行。同时,考生要对每次答题的时间进行记录,提升自己对时间的把控力。良好的时间感是考生考场制胜的关键能力。对时间良好的把握,能让考生掌握自己的答题节奏,合理利用考场上的宝贵时间。
同时,高考前这段时间,考生要多和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沟通与交流,他们的经验和指导,会让考生受益匪浅。
家长做好“后勤保障”
高考,不仅考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考验考生和家长的心态。在高考前营造良好的备考氛围,是家长应该为考生提供的保障。
那么,该如何帮助孩子从容应对高考?“高考前最后几十天,家长往往比考生还紧张,殊不知,这样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压力。”许昌高中老师付恒伟说,家长要保持正常的状态,不要让孩子感觉出被“特别照顾”,譬如菜品过于丰富、突然开始念叨“不紧张啊”,家里电视也不开了……这样的“特别照顾”会传导压力,效果适得其反。
高考临近,考生难免焦虑、紧张。不良情绪的产生,除了心理因素外,营养方面也不可忽视。然而,在这方面,一些家长会操之过甚。有的家长为了给孩子疲惫的大脑补充营养,让孩子以更好的状态迎战高考,今天“烧鸡烤鸭”,明天“肥鱼大虾”,可谓用心良苦。然而,需注意的是,一些看似营养丰富的大鱼大肉,过多食用反而会抑制考生大脑活力,产生不良情绪和负面心理。因此,考生的膳食安排要本着全面、适量、均衡的原则,注意粮食、水果、蔬菜和肉、蛋、奶的科学搭配。
同时,老师建议考生,锻炼是快速恢复脑力的最有效方法,也是缓解压力的最好办法,因此,高考前要继续保持适度的锻炼,方式不要刻意改变,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做对抗激烈的运动,避免在运动中受伤而影响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