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晓非 文/图
采访许昌市中心医院脊柱脊髓外科主任王一公并不容易,要利用他的手术间隙。5月14日10时左右,记者见到王一公的时候,他刚完成了一台手术。在他的办公桌上,一张A4纸上列满了一周的手术安排:5月13日4台、5月14日4台、5月15日3台、5月16日3台……
每天,王一公几乎都是这样度过的,像永不停歇的“陀螺”。“患者的痛苦,我感同身受。我最想做的事就是为患者解除病痛,被患者需要是我最大的幸福。”简单的话语彰显了王一公悲天悯人的医者情怀。
一袭纯洁的白衣、一身精湛的技艺、一颗始终为患者着想的心,让他甘愿把整个人生都奉献给伟大的医学事业。
他创造了一个奇迹
一个新成立的科室,仅用2年多的时间便在国内拥有较大影响力。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而这个奇迹的创造者正是王一公。
2016年7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根据专业发展需求,成立了脊柱脊髓外科,由神经外科二病区主任王一公担任主任。放弃从事20多年、取得突出成绩的专业,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王一公的压力可想而知。
“我当时心里也没底儿,但我既然决定做一件事,就要尽最大努力做好。”王一公说。进修、阅读文献、查阅资料……他用一切方法如饥似渴地学习。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临床经验、良好的悟性,对他开展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做完一台手术后,王一公将体会和感想进行总结,发至河南省、全国专业微信群里与大家分享。截至目前,他总结的材料摞了近1米高。他采用的伤椎植入固定钉二次撑开复位技术、骨水泥辅助植钉截骨矫形神经减压术等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对重性颈肩腰腿痛的治疗在国内有一定优势和独到之处。
由于在脊柱脊髓外科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王一公先后被聘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神经脊柱学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他让许昌赢得更多关注
“来到全国唯一以神经外科医生为主导的独立的脊柱脊髓外科,一切都是新奇的。学得越多,我越能深刻感受到王一公主任高尚的医德,越能感受到这里诊疗技术的先进。”不久前,福建省漳州市人民医院医生林国诗结束了在许昌市中心医院脊柱脊髓外科为期2个月的实习后,在一封感谢信中这样写道。
漳州市人民医院以前都是派医生到北京、台湾甚至国外医院进修,派医生到地市级医院进修,还是第一次。
除了漳州市人民医院外,北京宣武医院、北京301医院、北京三博脑科医院、上海华山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山东省立医院等医院的专家也对王一公及许昌市中心医院脊柱脊髓外科给予了高度评价,多次邀请王一公去进行主题演讲。
“包头市中心医院已经确定6月派医生前来进修,湖南省一家医院也表明了派医生来进修的意向。省内医院就更多了,邓州市人民医院、开封市中心医院、焦作市人民医院、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兰考县人民医院等都有医生在我们科进修过。”王一公说。
在得到行业内专家肯定的同时,他也赢得了外地患者的信任。新疆、江苏等外省患者纷纷慕名前来求医,北京一些知名医院的专家接诊到来自许昌的脊柱脊髓疾病患者后会说:“你们回许昌吧,找王一公看就可以。”
北京协和医院一名保安患有严重的脊髓型颈椎病,只有扶着墙才能勉强走路,如果不及时治疗就有瘫痪的风险。在医生的建议下,他来到许昌,找到了王一公。手术后,患者病情缓解,可正常上班。
他把手术做成了艺术
“做脊柱脊髓手术像玉匠雕琢玉器一样,必须细之又细、慎之又慎,容不得半点儿闪失。”说到这里,王一公的表情突然严肃起来。手术台上,王一公拥有鹰一般的眼睛、狮子一般的心和女人一般的手,把每一例手术都做成了艺术。
出身神经外科的王一公对精准、精细、微创有着严格的要求。在脊柱脊髓上做手术,碰到相差一毫米的神经就有可能致残,碰到有些头发丝一样的血管就可能导致瘫痪。面对这些,王一公总能游刃有余,不仅为患者解除痛苦,而且做到出血少、创伤小。
2年多的时间,王一公带领许昌市中心医院脊柱脊髓外科完成了2000多例脊柱脊髓手术,手术优良率达98%、感染率为1‰、死亡率为0。这一成绩让国内众多知名专家惊叹不已。
艺高人胆大。有了精湛的手术技巧,王一公开始考虑如何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他坚持“能微创不固定、能少固定不多固定、能国产不进口”的原则,尽可能让患者以最低的费用得到最有效的治疗。
85岁的赵大爷患有严重的腰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腿疼得无法忍受,曾经连续3天爬在床边以稍微缓解疼痛。老先生去了很多医院都没有办法,来到许昌市中心医院脊柱脊髓外科后,王一公仅通过一个微创手术便为他解决了问题。
河南省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该科完成各种椎间盘手术300余台,手术例数在省内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中位于前列,而费用不到全省平均费用的一半。
他是出名的“拼命三郎”
王一公是一个“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人。在许昌市中心医院,他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
每天不到7时,王一公就会来到科室。交完班、查过房,他的一天基本就在手术室里度过,21时左右离开医院已属正常。他一日三餐基本在医院解决,为抢救患者经常连续在医院工作两三天。“王主任真是把医院当成了家。”这是很多同事对他的评价。
书法和绘画是王一公的业余爱好,以前,他经常利用空闲时间练习。随着工作越来越忙,他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把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治病救人中。他已经连续多年没有歇过公休假,还经常利用节假日做急诊手术。2018年国庆节期间,他完成手术7台;2019年春节期间,他完成手术10余台。
“谁都想把生活过得舒适、轻松一些,但神经压迫导致的疼痛可以说是生不如死,而且是持续不断的。想到这一点,我丝毫不敢懈怠,只有帮更多的患者尽早远离病痛,才能聊以自慰。”王一公动情地说。
采访结束后,王一公又匆匆赶往手术室,准备下一台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