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

钧瓷艺术要融入生活走向世界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晋晓瞳谈钧瓷艺术

▶晋晓瞳钧瓷作品《柳叶瓶》

▲晋晓瞳近影

▶晋晓瞳钧瓷作品《太平尊》

□本报记者 王增阳 文/图

携晋家钧窑经典作品参加不久前举办的第十五届深圳文博会,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晋晓瞳并没有考虑经济利益。在他看来,能够在高规格的国际性文化展会上展示钧瓷的神奇窑变,让钧瓷艺术的文化魅力与世界人民的审美情趣发生碰撞,是“钧瓷人”不断走出去的更大意义。

每一次与晋晓瞳大师沟通,都会有不小的收获。继承其父亲——“钧瓷泰斗”晋佩章先生的精神,晋晓瞳在钧瓷文化的内涵、钧瓷产业的发展、钧瓷技艺的革新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见解。不久前,晋晓瞳向记者讲述了他近段时间的思考。

钧瓷的文化定位要面向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晋晓瞳看来,具体到钧瓷文化,就是要提高“钧瓷人”的文化定位。“在中国陶瓷史中,钧瓷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也绽放着夺目的光彩。神垕镇自宋代以来,成为钧瓷的‘祖庭’,在中国陶瓷文化脉络中有着自己的独特印记。”晋晓瞳说,在宋代,钧瓷的特征与当时的人文精神相结合,使钧瓷艺术出现第一个发展高峰。宋代官造钧瓷,造型古朴端庄,装饰简洁大方,器型和釉色迎合了当时的主流审美情趣,也契合了中国自古推崇的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

“宋代五大名窑中,钧瓷是目前恢复和发展最好的,影响力也是最大的,从钧瓷不断获得国际国内大奖、不断作为国家礼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不断成为民间收藏的热门瓷种等方面都可以看出来。钧瓷深厚的文化内涵,足以支撑它走向世界,让世界人民感受到钧瓷的无限魅力。”晋晓瞳说,这种更高的文化定位,能够给钧瓷产业的发展形成良好反馈。

“钧瓷文化传承至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自身的进步显而易见。一方面钧瓷从过去较为单一的器型和釉色,发展到现在以文化为载体、以现代审美情趣为指引的多种多样的器型,钧瓷的釉色也发展到色谱中的每一种颜色都能在钧瓷中找到。另一方面,钧瓷的成型和施釉也包罗万象,立体釉、结晶釉、现代花釉……釉色技术独步一时。此外,以窑变为文化基准,钧瓷的烧成方式也不一而足,有一个小时即可完成烧制的炉钧窑,有环保柴窑,也有液化气窑、电窑等,各种现代工艺不断改变着钧瓷的制作技艺。”晋晓瞳说,这种技术的革新和进步,为钧瓷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钧瓷艺术的发展要融入生活

“钧瓷艺术只有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其发展空间才会越来越大。这是毋庸置疑的。在做大基础产品的同时,不断推出高端作品,让钧瓷市场形成不同区间,充分满足不同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现在看来,‘钧瓷人’可以在三个方面不断打造好作品,一是陈设器型,二是实用器型,三是庭院装饰类器型。只有当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让钧瓷参与其中,钧瓷才会具有更强的发展动力。”晋晓瞳说。

在晋晓瞳看来,不管是自宋代至明清,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钧瓷恢复烧制的不同阶段,钧瓷艺术的发展都是为国家的整体文化服务的,它根植于时代,也展示着时代的精神风貌。将钧瓷局限于单一的实用器或者陈设瓷都是片面的,钧瓷能够融入现代人的生活。

以更开放包容的发展理念,晋晓瞳探索着钧瓷发展的更多可能。保持传统、开拓创新,是晋晓瞳坚持的钧瓷发展道路。虽坚持柴烧、坚持传统工艺、坚持手工制坯,但晋晓瞳的艺术思维并不僵化,反而充满了思辨精神。作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他对钧瓷的未来思索良多。“以窑变为文化基准,牢牢把握‘窑变艺术是钧瓷艺术之魂’的根本原则,不断尝试新的烧成方法、新的器型和釉色,对钧瓷的发展大有裨益。”晋晓瞳说,钧瓷发展的两个方向,一个是不断开拓创新,彰显自己的特色;另一个是在不断尝试的基础上,保持钧瓷的根基和本源。在此基础上,晋晓瞳崇尚的是自然设计与仿生设计相结合,并使器物的形状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质相吻合,使器物美与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产生共鸣。

“从根本上来说,钧瓷的产生和发展,本来就是不断创新的结果。我赞成钧瓷器型创新,但创新要符合钧瓷艺术古朴、厚重、玉润的特质,繁简有度,要有适当的装饰,不能人为地给器物赋予含义。但是,器型简约应做到简单而不单薄,这才是钧瓷发展的方向。”晋晓瞳说。

钧瓷产业提升要构建新生态

长期致力于钧瓷技艺的探索和钧瓷文化的推广,在晋晓瞳看来,钧瓷的产业基础仍然比较薄弱。简单来说,钧瓷行业还没有形成产、供、销等完善的钧瓷文化生态。

“钧瓷文化是禹州、许昌、河南,甚至中国的一张亮丽文化名片,但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钧瓷产业并没有成为禹州或者许昌的经济支柱。钧瓷产业要为许昌的经济文化发展形成强大推动力,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晋晓瞳说,钧瓷产业的不同参与者要明白是为谁服务的,要形成合力,共同发展;钧瓷产业的推广和销售要形成价格梯度,建立相对完善的价格标准,让不同层次的钧瓷企业有合适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要加大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缓解钧瓷生产企业的生存压力。

在晋晓瞳看来,仅仅在钧瓷的生产烧制环节,就有着大量的基础性工作需要做。例如建立现代化的设计中心、技术中心、原材料加工中心、环保窑炉中心等,培养钧瓷行业的专业设计师、模型师、成型师、釉料分析师等人才,而这些工作靠单个的窑口难以开展。

对于现代工艺,晋晓瞳并不排斥。“不要害怕现代工艺改变钧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进步才是钧瓷发展的根本路径。钧瓷是在当时的经济文化影响下产生的,在现代环境中,钧瓷的发展需要现代工艺和手工艺相结合,也需要现代工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晋晓瞳说。

钧瓷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个专业、完整、品类齐全的文化产业项目,这是晋晓瞳近段时间一直思考的问题。“一个完备的钧瓷产业项目,可以为钧瓷艺人提供创作的场所,可以为游客提供参观、学习的场地,也可以为钧瓷创作者、销售者和爱好者等提供交流的平台。”晋晓瞳说,钧瓷产业的体量巨大,只要找准切入点,就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钧瓷发展的广阔空间在于创意,用创意引导生活。“钧瓷是先辈们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现代钧瓷艺人要做得更好。钧瓷艺人不能故步自封,要有新的发展眼光和新的认知。”晋晓瞳说,现代钧瓷艺人在如今的宽松环境中,更要具有开阔的视野,要在精神上解放自己,要有质的飞跃。

“以窑变为文化基准,牢牢把握‘窑变艺术是钧瓷艺术之魂’的根本原则,不断尝试新的烧成方法、新的器型和釉色,不断探索更加合理和规范的文化发展路径,不断推动钧瓷艺术融入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建立更加完备的产业化生态链条,钧瓷艺术前景无限。”晋晓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