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是“科学做好入学准备”。这一主题,对于孩子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家长来说,显得格外“应景”。
早在暑假未至时,就有不少家长开始咨询有关“幼小衔接”的问题。那么,该如何科学做好衔接,才能帮助孩子安然适应小学生活,培养出合格的小学生呢?就此,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
打好成为小学生的心理基础
“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别很大,所以,幼小衔接牵动着许多家长的心。然而,很多家长关注的大多只是知识衔接,往往误解了幼小衔接的真正含义,偏离了幼小衔接的理性轨道。”许昌实验幼儿园副园长赵秀红说。
赵秀红认为,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注重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而小学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系统文化知识教育的开始,学习成为孩子主要的任务,孩子需要付出相当紧张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因此,从幼儿园到小学,做好幼小衔接是必不可少的一步。“真正意义上的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阶段教育的顺利、自然衔接,是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阶段,心理、行为及学习习惯、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有效适应,从而防止孩子入学时产生焦虑、畏难等情绪。”赵秀红说。
衔接的重要一步,就是让孩子做好心理方面的准备。因为,从幼儿园生活到小学生活,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大的转折,一年级是小学最重要的基础阶段,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心理准备。孩子离开幼儿园,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内心多多少少会有些紧张、兴奋,还有的孩子会期待或恐惧,此时,家长与孩子聊天儿时要有意识地聊一聊小学的事情,告诉孩子这是每个孩子必然要走的一步,让孩子明确上学的目的。
在这个暑假,家长要多引导孩子,由衷地祝贺他们长大了,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让孩子从家长的口中感受到成长的自豪,从而增强自信心。家长还可以领着孩子到即将就读的学校附近转一转,熟悉一下学校的周边环境,让孩子产生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家长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能用上小学给孩子施加压力,进行恐吓,如“你再不听话,让学校的老师管你”“学校的老师可厉害了”。这样的话会令孩子对上学产生恐惧感,让孩子有心理压力。
培养作为小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6月28日,市区大部分幼儿园、小学迎来了本学期的最后一天。在东城区一家幼儿园内,来接孩子的家长围着老师,听取老师有关孩子暑期安排的建议。
“其实,作为家长,最应该培养孩子在小学生活和学习中需要的各种能力。”市文化街幼儿园园长远利芳建议,幼小衔接的关键不在于孩子有多少知识储备,而是在幼小衔接中,家长和幼儿园为孩子做了哪些准备,这包括未来学习的基础素养、学习适应性、社会性情绪等,一旦孩子具备了好的学习素养和能力,会快速适应小学生的角色,并充分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记者采访了市区多位小学低年级老师,他们均表示,在小学低年级,跟成绩相比,老师们更看重的是孩子的自控能力、理解能力和自理能力。
“小学课程以书本为主,不像幼儿园有大量的教具、玩具,加上幼儿都喜欢听故事而不喜欢自己读故事,家长可以在暑假期间每天抽出半个小时陪孩子看书,逐步让孩子学会主动阅读。”远利芳说,“特别要注意的是,家长在陪孩子看书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孩子不认识的字、不会读的拼音、不会写的笔顺,千万不要乱教,最好把这些问题留给专业的小学老师去回答,因为孩子学习了错误的知识再纠正会很难。”
日常生活中,家长要重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远利芳认为,自理能力特别重要,比如不乱丢垃圾、自己整理书包等习惯都有助于孩子更快适应小学生活。家长不要小看这些能力的培养。生活中,很多孩子会被一些小事牵绊了手脚。有的孩子不喜欢上学,是因为一上学就要自己系鞋带、整理书包。 “所以对于快要上小学的孩子,家长要培养其自理能力,比如让孩子自己穿衣服、整理东西等。”远利芳说。
家长要给孩子更优质的陪伴
对于“准小学生”来说,幼升小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衔接: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一定的知识储备。这其中,习惯的养成被放在重要的位置。好的习惯,能够让孩子在适应小学生活方面事半功倍。
良好的注意力习惯,是孩子成为合格小学生需要掌握的“第一技能”。小学老师讲课的语速比幼儿园老师要快,课堂内容增多,每节课的时长也会增加,因此,对孩子的注意力要求很高。这个假期,家长可尝试着给孩子布置任务,比如给父母讲故事、绘画等,并要求孩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保持安静、注意力集中,以增强孩子的时间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家长必须重视的。从这个暑假开始,家长就要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了。小学开学后,孩子一般每天8时之前到校,且到校前,需要在家里吃早饭,这一点与幼儿园不同,家长须掌握好时间。
假期里,家长的陪伴很重要。 “家长陪伴孩子要用心,要舍得在孩子身上投入精力。”许昌第二实验幼儿园园长席韶玲认为,家长要做好言传身教,用心陪伴孩子,尊重孩子的成长,成为孩子的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陪伴他们时间最长的老师。如果父母做不到对孩子的良性引导,将对他们的成长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不仅是幼小衔接的问题,还会成为他们成长的问题。”席韶玲说。因此,她建议,这个假期,对于幼升小的学生家长来说,要特别留意自己的行为规范,注意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