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Ⅵ排放标准自7月1日起正式实施,许昌的汽车市场正式进入国Ⅵ时代。在笔者看来,国Ⅵ排放标准的实施,不仅是相关部门致力于保护环境的体现,对于汽车行业而言,更是加速洗牌的开始。
国Ⅵ排放标准受到了全球车企的高度关注,一方面是跨国车企受到我国巨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吸引;另一方面,这个标准不是直接引用国外排放标准,而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经验后形成的独立标准。虽然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排放标准的切换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但是从全行业的角度来看,号称“史上最严”的国Ⅵ排放标准,可以说是促进中国汽车行业洗牌的利器。
笔者了解到,国Ⅵ排放标准早在3年前就已经颁布,当时的计划是2020年7月1日实施国Ⅵ a排放标准,国Ⅵ b排放标准则要到2023年7月1日实施,我国多个省、市提前1年实施国Ⅵ a排放标准,北上广等地区提前4年实施国Ⅵ b排放标准。对于车企来说,准备时间、成本、销量、效益都会受到影响,整个汽车行业也将面临新一轮的市场考验。
不过,笔者欣喜地看到,根据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5月30日,共有87家企业、1950个车型、共计362.38万辆车完成了轻型汽车国Ⅵ排放标准的信息公开,除6款车型为国Ⅵ a排放标准外,其余车型均符合国Ⅵ b排放标准。但是,车企间仍然存在较大的技术差距。对于已经适应欧美地区严苛排放标准的合资品牌来说,切换的过程较为顺利,但部分自主品牌进行切换的技术能力较弱。
诚然,笔者不愿意看到部分自主品牌倒下,但是换个角度来看,洗牌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没有实力的汽车品牌被淘汰,有实力的继续竞争,市场环境逐步好转,低价换量不复存在,这对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是有好处的。因此,与其说国Ⅵ排放标准加速了优胜劣汰,不如说新标准的实施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带来了健康的汽车产业发展环境。
排放标准越严格,意味着汽车发动机的技术水平越高,燃油经济性越好,也意味着消费者能买到的车质量更高。车企只有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供符合更高标准、更清洁的产品,才能赢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