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春秋楼

我的几本旧版藏书

□张名扬

前半生喜购新著,后半生爱淘旧书。转瞬间,我的“淘龄”已近40年矣。我的藏书中属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出版的旧书有数十本,部分当归于“红藏”,如《毛泽东印象》(豫皖苏新华书店出版)、《六年追随列宁》(甘肃日报社出版)和《患难余生记》(晋察冀新华书店出版)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版本。近日,我顺手抽出几本重读,如同与旧友重逢。

画册《西班牙的苦难》,绘者加斯特拉,编者巴金,1940年平明书店出版。画册的序言写于1937年7月,画册创作于佛朗哥等发动军事政变不久的西班牙内战之初。书前有一段诗一般的献词:“一切都是从血里产生出来的。那些侵入加里西亚的野蛮人,他们使得那地方流出洪水一般的血……丰饶的血会将爱和恨溶在一起,创造出一个新的种族来……”

画册中的那些画惊心动魄、惨不忍睹。其中一幅是两个军警挟持着一位双目紧闭痛苦万分的革命者,革命者的双拳刚刚被剁落在地,斧头还血淋淋的,令人发指。举拳头是当时西班牙无产阶级的敬礼方式,故画家以《看他们以后还敢举起拳头》为题,虽拟法西斯的警告口吻,却振聋发聩,让人过目不忘。另一幅《他们杀死了她的儿子》亦是难得的佳作。荒郊野地里瘫坐着一位母亲,呆呆木木地紧抱着一截用襁褓裹着的木桩,深情地注视着。也许她刚刚亲手埋葬了儿子,随即捡起一截木桩揽在怀里犹如抱着已失去体温的儿子……

此画册共有画10幅,无情地揭露了法西斯分子的残暴凶狠。可能画家受历史和创作方法的局限,未能充分表现西班牙人民挺身抗争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倘若如今的读者这般要求当时的画家是否有点苛刻?

巴金先生一生著作等身,不仅是作家、翻译家,还是编辑、出版人。他一向热心帮助文学青年或新人出版著作,为他们推荐文稿。著名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雷雨》就是巴金推荐给郑振铎在《文学季刊》上首发的。巴金先生编辑此画册时,上海沦陷多年,日寇的铁蹄在中华大地上肆虐。当时中国之处境近似当年的西班牙,故他欲借此鼓励国人精诚团结一致抗日,用心何其良苦!

诗集《人间集》,刘心皇著,1946年劲风书社(开封)出版。全书分三辑:梦的剪影、漫忆、桥和家,共收新诗25首。

原中南文联委员、现代诗人陈雨门在序中说,此集出版于中原诗坛寂寞之时,定会“引起蓬勃的响应”。他还说:“每首诗都很充实,都很完整,可以看出他写作的谨严。尤其在写实方面,表现了对人世间的悲悯。”

的确如此,诗集中多数诗篇,状写了破败不堪的中原农村和饥饿盲流的灾民;描绘出满眼的萧疏、伤痕和屈辱,以及四野的呻吟、悲叹和嘶叫……诗人也曾希冀“叫诗稿在泪流里燃烧”。故他在诗中鼓励读者要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要挺身而出与恶势力和苦难命运抗争。他有这样的诗句:“谁知望见光明,也得和恶魔排好战争,来,来……完成最后的胜利或牺牲……力哟,力哟,飞上去吧……为了光明,永远不死!”

作者刘心皇是台湾著名作家,河南叶县人,著有新诗、散文、小说和专著,1987年花城出版社曾出版他的《徐志摩与陆小曼》,风行一时。

章回体小说《姊妹花》共十回,系丹徒陈慕陶撰述。此书标明为电影小说,可知不属原创,应是依据同名电影改编,故出版人称撰述。

电影《姊妹花》是郑正秋把他创作的舞台话剧《贵人与犯人》改编后搬上银幕的,是他后期的代表作。《姊妹花》摄制、上映于1933年,故小说出版当在此后。

电影《姊妹花》讲述了一对孪生姐妹大宝和二宝经历不同命运的动人故事。二人自幼骨肉分离,姐姐伴母守家,后嫁木匠。妹妹随父赵大外出闯荡,后做了军阀督办的七姨太。大宝生活窘迫,不得不抛下未满月的儿子,到二宝家当奶妈。为抢救因伤住医院的丈夫,她恳求二宝预支一点工钱,不仅遭到拒绝还吃了一记耳光。情急无奈的大宝欲偷摘小少爷身上的金锁片当掉应急,不料被二宝的小姑窥见。二人在争执中,大宝撞倒大花瓶砸死了小姑。大宝被收监后,母亲前去探视巧遇军法处长,认出此人正是遗弃她多年的丈夫赵大。最终,二宝良心发现设计救出大宝,后携母与姐离父别夫而逃……故事凄婉感人、生动曲折,由著名影星胡蝶一人兼饰大宝、二宝两角,连映60余天不衰,创空前票房纪录。

郑正秋,广东潮阳人,电影编剧、导演,早期话剧活动家。他参与编导的《难夫难妻》是我国的第一部故事片。他一生编导影片20多部,其作品具有民族的、平易通俗的风格,大都含有批判社会、劝善惩恶的社会意义,可仍未能跳脱出批判现实主义的藩篱,只反映人生而不指导人生。如《姊妹花》中大宝、二宝虽逃出了督办的宅院,可她们到哪里去?如何生存?后事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