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培钦 通讯员 王芳)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市场监管局)全面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坚持全面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依法行政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深化商事登记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市场主体准入改革纵深推进。今年以来,我市在简化住所登记条件、落实“先照后证”“双告知”“双公示”职责、推进简易注销登记等改革措施稳步推进的基础上,协同推进“多证合一”改革,全市共发放营业执照7.36万份;以“三员一平台”建设为抓手,实现“一网办、零见面、一次也不跑”目标,全市企业商户通过全程电子化办理业务6.12万件;大力推进企业开办“一窗受理”模式,实现市本级企业开办“三日办结”。
产品准入改革提速增效。我市对所有审批事项一律零收费,实行“一网通办”“一章办理”;取消8类工业产品的行政许可管理,涉及生产企业49家;主动取消5项、规范3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
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注册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我市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实现直接受理、网上办理,对不需要现场核查的项目实行“马上办”“一次办”;简化行政许可事项5项,合并行政许可事项3项,取消各类证明6项,取消认证收费1项,压缩办理事项4项;实行“三小”门店登记备案制,将备案程序全部下放至乡(镇),推进便利化改革。
坚持依法监管,加强政务公开
市市场监管局坚持“依法监管”原则,根据省、市《关于开展“互联网+监管”系统监管事项目录清单及实施清单梳理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市政府部署,认真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监管事项目录清单的认领及实施清单的梳理编制工作,截至目前共认领行政检查事项目录清单194条,并在上级规定的时间内全部完成了目录清单的编制录入;建立健全定期监督检查制度,重点对不按权力清单行使行政权力、不按责任清单规范履职等行为进行监督,切实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在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工作中,市市场监管局严格落实办案机构主体责任和“谁办案、谁录入、谁负责”原则,确保在法定期限内公示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同时,该局建立健全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内部核审、督办考核管理制度,一季度一督导,将案件底数与公示系统的数据进行核对,及时公布督导结果和各单位公示信息存在的问题,督导办案机构按时保质保量做好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工作,有效减少行政执法行为随意性,确保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按照对企业的“一次抽、全面查、综合诊治”工作目标,市市场监管局依法加大对企业年报信息和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增强企业责任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规范企业经营行为;随机抽查事项69项,把120名执法人员录入执法人员名录库里,实现了抽查事项和抽查人员的双项随机。截至目前,该局已抽查企业938家,在“双随机”抽查工作结束后,将按照工作流程把检查结果如实予以公布。
加强责任落实,规范执法行为
市市场监管局推行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通过文字、音像等记录形式,对行政执法的启动、调查取证、审核决定、送达执行等全过程进行记录,并归档保存。同时,该局规范使用行政执法文书,规范制作行政执法案卷,做到文字记录合法规范、客观全面、及时准确;充分发挥全过程记录信息对案卷评查、执法监督、评议考核、舆情应对、行政决策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等工作的积极作用,依法公正维护执法人员和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今年,市市场监管局下发《关于成立行政执法案件审理委员会的通知》,针对体制改革,结合工作实际,重新确立案件审理委员会的成员;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会商分析,梳理风险事项,明确办案思路,本着“公平、公正、合理、合法”的原则集体研究处理结果,有效防止程序不合法、处罚畸轻或畸重现象的发生。
此外,市市场监管局定期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同时采取上门走访、电话回访等形式进行案件回访,了解执法人员廉洁自律、依法办案、案件执行等情况,当面释法答疑,得到了被回访人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