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许昌智造

加快转型发展步伐 提升经济发展效益

——管理精益化、运营数字化助力许继仪表领跑行业

许继仪表智能化生产线

本报记者 王培钦 文/图

订单交付周期由50天缩短至15天,人均日产能由70只提升至260只,换产时间由2小时缩短至3分钟,产品一次交付合格率由98.5%提升到99.99%……这一系列让人眼前一亮的成绩,得益于河南许继仪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许继仪表)管理精益化、运营数字化的逐步深入落实。

据了解,许继仪表成立于1999年,是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从事各类智能电力仪表及计量信息化系统的研发、制造和销售,拥有智能计量、用电信息采集、能源信息管理等产品核心技术。许继仪表具备年产1000万只单相智能电能表、500万只三相智能电能表和340万只各类采集终端的生产能力。其产品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并远销印度、越南、缅甸、尼日利亚、巴西、哥伦比亚等国家。该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在我国排名第一,是我国智能用电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的行业领军企业。

2011年,许继仪表开始在传统电表制造技术的基础上逐步规划和研究电能表智能化生产线。通过对多种智能化测试设备和相关软件系统的研究,2014年,许继仪表完成了两代自动化生产线(老厂调检半自动线和自动化试验线)的建造。

2015年,中原电气谷许继智能电表产业园落成,许继仪表开始全面开展第三代智能化生产线建设,率先在电能表行业实现了从组装到包装全过程智能化生产。目前,许继仪表已经建成智能化单相生产线5条、智能化三相生产线1条,还有1条智能化终端线生产线正在加紧建设当中。2015年,许继仪表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项目,主导电表行业智能制造标准的编制和验收;同年,被评为河南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许继仪表党委书记贺胜晖表示,他们结合自身产品特性,改进了产品设计和工艺流程,改进了市场上常用的自动化设备,最终率先建成了独特的智能化生产线。许继仪表通过机器换人,实现了上料、检测、分拣、下料的自动化;通过建设电能数字化工厂的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了生产计划自动排产、工艺方案自动获取、作业过程精准控制,使制造资源得到最大化配置,打通了供应商、生产管理、研发、加工制造、仓储管理、产品售后等各个环节,实现了数据互通共享。目前,许继仪表获得了10多项技术专利,实现了智能化、柔性化生产,并实现了质量信息数据实时监控。

贺胜晖告诉记者,管理精益化、运营数字化助力许继仪表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国家电网集招市场份额稳固。2018年,许继仪表参与两次国家电网投标,累计实现中标4.81亿元。省招市场突飞猛进。2018年,许继仪表实现省招项目订货6.1亿元,同比增长100.69%。2018年,许继仪表紧跟国家电网发展动向,努力寻求合作,新产品、新业务实现订货5.4亿元,同比增长112%。国际市场取得突破。许继仪表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开展国际业务,国内配套企业对接35个,签订战略合作协议6份。2018年,该公司国际业务实现订货2.5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力促信息化向上、下游延伸,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同时,完善现有智能物流系统,实现从原材料到成品智能物流全覆盖。”贺胜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