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春秋楼

刘师傅的最后岁月

刘向阳

我今天才知道,刘桂枝师傅晚年得的是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

刘师傅那样精明强干的一个人,怎么会得这种病呢?

刘师傅1982年退休,一直留用,干到2001年,才对他的徒弟、如今的许昌远东传动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延生说:“延生啊,我老了,实在干不动了。”

尽管刘延生再三挽留,可刘师傅还是执意离开了他工作生活了几十年的厂子,回到了老家高店村。

其实,刘师傅当时没有什么病,只是觉得浑身乏力,身体和精力一日不如一日。要不,他那么要强的一个人,决不会轻易说“实在干不动了”。

离开厂子回到老家没多久,刘师傅便迎来了他的“六十六大寿”。

“六十六,割块肉。”孩子们都不主张办生日宴,劝刘师傅和老伴儿出去旅旅游,转一圈儿庆祝庆祝。可刘师傅不同意,死活不同意,说不但要办,还要大操大办。孩子们谁都拗不过他。结果,他不但在村里待了几十桌客,还邀人唱了3天大戏,厂里包括刘延生在内的好多领导都去了。

这或许是性格使然,刘师傅生性好热闹、好排场,他不想无声无息地度过自己的“六十六大寿”;也或许是当时刘师傅冥冥之中意识到他来日无多,想用这种方式跟自己的伙计们、徒弟们好好聚一次,热闹热闹,排遣一下彻底退下来后的落寞,显示一下自己的存在。

办完这次生日宴,刘师傅又活了7年。这7年,他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老年痴呆症一天比一天严重。

刘师傅好吸烟,烟瘾极大。得病后,孩子们都劝他把烟戒了。他不听,谁劝他戒烟他就骂谁,谁回家看他给他带烟他就高兴,就夸谁孝顺。他还常去村里的代销点买烟,拿张100元的大钞买盒10元的烟,不等找钱就走了。

孩子们常常带刘师傅到厂医疗室输液。医疗室在厂西边的生活区里,与他工作生活了几十年的厂子仅隔一条马路。输完液,他常常坐在别人给他搬的椅子上,望着马路对面的厂子,一动不动,就像一段呆木头。

谁也不知道刘师傅在想什么。也许,他在想1953年他跟20多个当地的能工巧匠来到这里垒起8盘烘炉的场景。那时,这里还是尚集西街的一片空地,长满了一人多高的荒草。他们硬是白手起家,喊着“叮叮当叮叮当,穿裤衩赤脊梁,节约资金盖厂房”的口号,建起了一栋栋蓝砖红瓦的漂亮厂房。

当时,刘师傅还是不到20岁的毛头小伙子。可以说,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这个厂。厂就是他,他就是厂,他早已与这个厂融为一体。他爱这个厂胜过一切。几十年后,疾病缠身的他,只能这样无助地坐着,一动不动地望着马路对面的厂子,那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厂门、车间、办公楼……仿佛要把这一切都“吃”进眼睛里,然后刻进心里,带走,永远地带走。

刘师傅把自己望成了一尊塑像。

把自己望成一尊塑像的刘师傅并没有停止思考,他的大脑还在吃力地转动,还在想。他在想什么?三车间?对,他肯定会想起三车间,他的而不是别人的三车间。三车间是三金工车间的简称,他多年担任三车间主任,在三车间干的时间最长,对三车间感情最深。那时候,三车间能人多、刺儿头多,是全厂最难带的一个车间,唯有他带得住、玩得转。那时,大家都叫他“主任”,把前面的姓省了,以示亲切和尊敬。“主任”时常绷着脸背着手快步在车间巡视,从东头儿走到西头儿,再从西头儿走到东头儿,所到之处,迎接他的都是一片肃静,都是一片敬畏的目光。时间再紧、再难完成的生产任务,只要他这个“主任”开一个会,一声令下,工人们马上就像打了鸡血似的玩命干。那时的工人多单纯啊,从来不提钱,脑袋里也没有钱的概念。

巡视途中“主任”也会发现问题,比如发现某个青工操作不熟练或是不规范,反正笨手笨脚的让他瞅着别扭,让他心里来火。于是,他便一个箭步跨上前去,不由分说从青工手里抢过车床摇把,亲自操作一遍让青工看。车床一旦到他手里,就如同野马遇到了驯马高手,即刻变得服服帖帖。“主任”娴熟地摇刀、对刀、进刀,连铁屑都出得格外顺溜。“搭眼一看,不错三丝”,“主任”就是这样有把握,“主任”的技术就是这样了得,让人不能不佩服,不能不佩服得五体投地。当佩服得五体投地的青工把目光投向“主任”时,他早已丢下车床摇把,转身而去。自始至终,“主任”没有一句话,只有眼神和动作。

把自己望成一尊塑像的刘师傅或许还会想起我,那个1972年进厂的乒乓球运动员。别看这个小伙子是城里人,可干活儿挺实在的。可咋说调走就调走了呢?听说,这小子现在成了作家,整天写小说。作家是什么玩意儿?写小说有啥前途?咋胜在车间干活儿?瞧瞧人家延生,如今不都干成董事长了?

自然,把自己望成一尊塑像的刘师傅想得最多的还是他的徒弟刘延生。当初他就看出这个年轻人不一般,爱学习,肯钻研,将来肯定会有出息。但是,他没想到自己的徒弟会有那么大出息,硬是把一个快倒闭的厂子领成了全国同行业老大,听说还要上市,真不简单啊,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他这个被拍到沙滩上的前浪,非但不妒忌、不失落,还感到十分骄傲,逢人便说:“多亏我这个徒弟,要是没有他,这个厂恐怕早就没了。”

2008年刘师傅临终时,家里人问他最想见谁,他头一个想到的自然是他的徒弟刘延生。他拉着匆匆赶来的刘延生的手,说:“延生啊,我快不中了……”

向刘延生交代完后事的当晚,刘师傅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享年73岁。

刘师傅,你走得太早、太匆忙了,你应该再活10年、20年,至少加把劲儿、努把力,争取活到2010年,亲眼看看你挚爱的、服务了一辈子的工厂如何在你的爱徒刘延生带领下成功上市,如何一路高歌蓬勃发展……那时,你一定会非常欣慰、非常开心,会“嘿嘿”笑出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