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真心真情投身扶贫一线

——记鄢陵县南坞镇柴庄村第一书记姚亚雨

本报记者 冯子建

“姚书记,给你两把新鲜豆角吧。”

“姚书记,地里种的小葱拿回去吃吧。”

柴庄村第一书记姚亚雨每次走在村里的大街小巷,群众都会热情和他打招呼,不少群众还把豆角、小葱等时令蔬菜硬塞给他,大家打心眼儿喜欢这位30多岁的年轻书记。

鄢陵县南坞镇东南角的柴庄村,辖陈庄、李庄等4个自然村,没有国道、省道通过,地理位置十分偏僻,群众增收致富较为困难。2017年11月,鄢陵县委统战部办公室副主任姚亚雨被派到柴庄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近两年来,他从摸排掌握村情入手,从建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着手,以强党建促脱贫为抓手,积极投身到驻村帮扶工作中来,团结带领干部群众发展村集体经济致富奔小康。

刚到柴庄村时,姚亚雨第一时间将村干部和党员代表请到村委会,召开村“两委”班子扩大会议,鼓励大家畅所欲言,为村集体经济发展、阵地建设、脱贫攻坚等工作建言献策。同时,姚亚雨多次到种养能手、老党员、困难户等群众家中,面对面和群众唠家常,倾听他们的心里话,了解他们的所想所盼。通过一个多月的摸底走访,彻底摸清了村情民意,收集到该村的第一手资料,真实了解到群众所需所求。

要想富,先修路。出行困难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之一,姚亚雨经过与扶贫、财政等有关部门协调和沟通,为柴庄村争取到56万元的村庄道路修建项目资金,修建了排前道路1616米,又利用第一书记专项扶贫资金10万元,修建道路430多米,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

“俺村群众有种植小辣椒的传统,小辣椒种植是群众增收的主要渠道。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小辣椒运不出去,群众心有怨言。”该村党支部书记柴亚林说,如今,宽阔平坦的水泥道路修好了,汽车直接开到了家门口,小辣椒等农产品运输更加方便了,群众甭提多开心啦!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主要抓手。姚亚雨学习借鉴临颍县、建安区等地的产业扶贫经验做法,因地制宜制订了柴庄村产业扶贫发展规划,筹集资金建设4个食用菌大棚,先后带领村里的相关人员到临颍县学习香菇种植技术,预计今年年底即可进行香菇种植。“我们依据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计划建设扶贫车间,主要组装铝制水壶,吸纳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姚亚雨称。

尤其是该村的饲养能手柴根党,发挥饲养经验丰富的优势,在姚亚雨和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投资近100万元成立了公司,进行猪仔繁育、出售,目前已有200多头优质母猪。柴根党说,公司吸纳了部分贫困群众来务工,从事卫生清理等工作,力所能及帮助贫困群众,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驻村以来,姚亚雨始终牵挂着贫困群众的生活,他多次发动统战部机关党员干部奉献爱心,按照“一帮一”“一帮多”的要求,为贫困家庭、困难党员送去了米、面、食用油等生活物品,也把党组织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2018年,在姚亚雨的大力帮助下,柴庄村3名贫困大学生成功申请到每人1000元的台联奖助学金,帮助贫困学子顺利入学。

姚亚雨说,第一书记职务是暂时的,扶贫工作永远在路上,今后,我会真心真情投身扶贫工作一线,尽己所能让“第二故乡”发展得更好,多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帮助父老乡亲过上幸福美满的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