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宜居许昌

世界500强最新排名公布

碧桂园跃升176位成上升幅度最大企业

本报记者 李保磊

碧桂园总部 (资料图片)

7月22日,财富中文网发布最新《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今年中国共有129家企业上榜,首次超过美国(121家)。碧桂园营收573.087亿美元,同比增长70.7%,在最新榜单上由去年的第353名跃升至第177名,成为排名上升幅度最大的企业。

自去年进军现代农业和机器人领域,到今年年初提出“为全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产品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未来新定位,一个全新的碧桂园正在浮出水面。

布局“三驾马车” 注入高科技基因

2018年,被很多人认为是房企转型的关键年。过去20年行业快速增长的态势已无以为继,行业“天花板”渐渐显现。随着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产生了更多新的需求,一批房地产企业开始主动求变,城市配套服务、高科技、新能源汽车、养老、教育、医疗、物流等领域成为不少房企多元化的探索方向。

其中,在2017年以史无前例的5508亿元合同销售金额领先行业的碧桂园,与众不同的多元化发展更为引人注目。

2018年5月,碧桂园宣布进军现代农业,成立碧桂园农业控股有限公司,布局农业全产业链条,打造研发服务、智慧种业、健康粮油等八大核心业务板块,产业链条涵盖前端研发,实行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终端生产组织和以凤凰优选社区门店为主体的终端销售。

去年9月,碧桂园又宣布进军机器人领域成立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目前,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产品主要应用于建筑业、餐饮、物业管理、医疗、农业等领域,未来将打造全球领先的机器人全产业链服务商。

今年年初,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在集团管理会议上进一步明确了碧桂园“三驾马车”新的业务架构:地产、机器人、现代农业。他表示,这是碧桂园未来发展的重点,更进一步提出碧桂园是“为全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产品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也是企业全新的发展愿景。

自带应用场景 覆盖全生命周期

最近两年碧桂园销售额和营业收入持续增长,2018年实现权益销售金额人民币5018.8亿元,同比增长31.25%;实现营业收入3790.8亿元,同比增长67.1%。规模增长的同时,其当期盈利指标也有优异表现,现金流管理出色,期末现金余额超过2400亿元。截至去年年底,其净经营性现金流连续第3年为正,净借贷比例则大幅下降至49.6%的行业较低水平。

新业务发展前期需要企业具备持续稳定的“输血”能力。雄厚的规模实力让碧桂园的多元化布局多了一份从容,而围绕主业的丰富应用场景和未来稳定的造血能力,也增添了持续投入的信心和底气。

地产、现代农业、机器人,这套看似“天上地下”的打法实则仍是紧紧围绕其地产主业在开拓市场。作为“美好生活产品创造者”,碧桂园有着多元化布局、协同发展的战略逻辑。

机器人产业布局显然是贴近主业、服务主业的,如建筑机器人可以完成重复、繁重、危险的工作,进一步保障安全和质量;巡检机器人、清洁机器人则可以提升物业服务。碧桂园有2000多个项目,服务超400万户业主,在建筑、物业方面无疑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和现实需求。

此外,碧桂园切入现代农业,一方面可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国家战略实施;另一方面通过研发、生产和销售,为更多人提供安全、好吃、实惠、丰富的农产品,进而为地产主业增添附加值。

目前,海南润达生产的西瓜等优质农产品已经进入碧桂园社区零售超市销售。截至7月,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已申请专利超370件,在研的建筑机器人有30多种,其中已有8款进入工地现场测试。

匹配新需求 形成竞争力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孕育着大量消费升级需求。转型中的房地产企业,谁能抢先号准新的市场脉搏,谁就有较大可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收入水平提高进一步推动消费升级,发展现代农业市场前景可观。场景即入口,住户即流量,拥有2000多个项目、超400万户业主,碧桂园发展现代农业起步之初本身就自带良好的市场基础。

机器人市场发展空间同样可观,中国自2013年以来已连续5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销售市场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达23.5万亿元。然而,当前建筑业用工缺口不断加大,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为22.4%,且比例还逐年提升。作为有着2000多个项目的房企,碧桂园对建筑机器人及家用机器人具备强大的消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