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民生经济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聚力建设“智造之都”

本报记者 王培钦

7月17日至20日,我省组织了2019年全省智能制造观摩点评活动,4个观摩组分别赴各省辖市进行观摩。其中,观摩点评活动第一组对许昌、平顶山、漯河、南阳等4个省辖市进行了观摩。7月19日,观摩组先后到我市平煤隆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金宏印业有限公司、森源电气高压开关有限公司等进行观摩,观摩结束后进行了现场打分。经过综合考评,我市获得了小组第一名的好成绩。

成绩得来实属不易。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提出的“打好四张牌”要求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探索路径、打造样板、走在前列”工作部署,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着力激活存量、扩大增量、优化环境,努力建设“智造之都”。

实施智能制造行动计划,

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文件精神,全力实施关键岗位“机器换人”等行动,智能制造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企业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我市大力实施“设备换芯、机器换人、生产换线”行动,全市新增工业机器人2000台套,新增智能化示范生产线64条;规模以上企业制造装备智能化水平大幅提高,关键工序核心装备数控化率超过60%;中锋智能装备等3家企业纳入省第一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推荐目录,为全市企业提供了面向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带动了许昌智能制造装备发展,提升了全市企业智能制造水平。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带动明显。我市积极发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带动作用,森源电气等7家企业入选省智能工厂;许继电气等8家企业入选省智能车间,带动了裕丰纺织、德通振动等一批企业全力建设智能工厂(车间)。同时,森源重工等4家企业入选2018年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西继迅达等8家企业入选河南省第一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长葛市产业集聚区、禹州市产业集聚区入选河南省第一批智能化示范园区建设试点名单,树立了全市智能制造标杆,促进了全市智能制造水平的整体提升。

两化融合体系建设推进有序。我市积极组织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和对标贯标。目前,全市开通两化融合评估系统账号的企业143家,开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账户的企业76家,启动贯标的企业58家,获得证书的企业6家。另外,我市持续深入开展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在河南省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平台注册企业47家,其中28家已完成线上自诊;依托省工信厅专家团队,实地诊断了13家。此外,我市还组织专家实地诊断企业100余家。

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顺利。我市筹备成立许昌市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着力构建政府和企业的双向沟通平台、制造业和信息化的跨界融合平台、企业和运营商的有效对接平台;充分利用许昌列为河南省与工信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合作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节点城市的有利条件,积极引进国内知名平台资源,构建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举办2019工业互联网(许昌)高峰论坛,中国电工行业智慧供应链服务平台——中华电气网上线运营。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激发智能制造活力

近年来,根据省委、省政府对智能制造的工作部署,我市先后出台了《推进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网络经济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许昌市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许昌市推进工业智能化改造攻坚实施方案》《许昌市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等文件,形成了支持智能制造工作的政策合力,推动智能制造快速发展。

此外,市财政设立了产业基金3亿元,安排智能制造专项资金3000万元,对获得国家级、省级称号的企业或项目,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经市级认定为上云企业的,对企业上云产生的服务费,按照不超过合同金额的30%给予补贴,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2万元。在今年召开的许昌市“四个一百”专项行动暨工业和信息化大会上,我市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发放奖励资金2069万元,其中智能制造领域奖励资金达1106万元,占奖励资金的53.4%。

综合施策精准发力,

加快智能制造步伐

在今年召开的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的目标,要求加快发展以智能制造为重要内容的先进制造业,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

3月22日,全市“四个一百”专项行动暨工业和信息化大会上,我市提出,要坚持以智能制造为引领,努力实现产业层级高、创新能力强、集群配套优、开放跨度大、企业架构新,推动许昌从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打造“智造之都”。5月14日、15日,我市组织召开智能制造观摩活动暨“三大改造”工作推进会,现场观摩了9家典型企业,推广交流了智能制造的经验,并对建设“智造之都”的工作进行了再要求、再动员;同时,组织考察团赴苏州,学习考察紫光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情况,为我市发展工业互联网厘清了思路。

我市以智能制造为引领,大力实施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和企业技术改造,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在智能化改造方面,1至5月份,我市智能制造项目库中纳入的生产线智能化改造项目50个,占总项目数的2/3,总投资121.3亿元,计划年度投资52.5亿元,已完成投资27.8亿元,占计划投资的53%。在绿色化改造方面,我市组织企业申报省第四批绿色制造名单,已推荐森源电气、瑞贝卡发制品等11家企业申报绿色工厂,金汇不锈钢、蓝健陶瓷等2家企业4个产品申报绿色设计产品。值得一提的是,省生态环境厅在首山化工公司召开省焦化行业综合治理现场观摩会,对我市企业积极有效开展污染治理、实施绿色转型升级的先进做法给予肯定。我市召开许昌市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培训会,落实省“千名专家进百县帮万企”绿色发展服务活动,组织专家团队为企业“把脉问诊”,帮助企业实施绿色化改造。

我市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许昌英才计划”第二批引进26个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其中“两院”院士4名;4名企业家入选2018年度中原科技创业领军人才,2人入选2018年度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依托许昌学院、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许昌职教园区等,培育智能制造专业技术人才;开展企业家队伍培养“十百千”行动计划,举办以智能制造为专题的培训,开展以装备智能化改造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主的企业家沙龙活动,组织优秀企业家到清华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开展培训,组织企业家到德国、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等地参观考察,学习智能制造先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