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工商界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记西继迅达(许昌)电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刚

刘刚

本报记者 魏东雅 通讯员 刘虹 文/图

在经营企业时,什么样的模式、什么样的制度最好?这个问题是没有固定答案的。执掌过企业的人都知道,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接受过西方教育并在国外工作过多年的西继迅达(许昌)电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继迅达)总经理刘刚,在刚回到西继迅达时,处处感觉别扭,中西方思想在他的脑海里进行着激烈的斗争。他试图凭借自己的经验“扭转乾坤”,但是任凭他绞尽脑汁,可总是徒劳,“换了汤换不了药”。碰壁之后,他开始思考,寻找原因,做出改变,当中西方思想“和解”并“融合”之后,一切便顺理成章了。

7月24日,在西继迅达,刘刚向记者讲述了他的经营之道。

在摸索中不断改革

刘刚在华南理工大学修完自动化和计算机双专业本科后,便到英国剑桥大学修计算机专业硕士,而后在新加坡工作、生活了10年。

1999年,他初到新加坡时,供职于一家软件公司,做软件工程师。2001年,西继迅达成立后,他开始参与电梯产品的销售。2005年,他辞去工作,在新加坡专业从事西继迅达电梯的销售。2009年,他回到许昌,任许昌博玛曳引机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后任西继迅达副总经理。2011年,他任西继迅达总经理。

接受过西方教育又在国外多年的刘刚,回到西继迅达后看什么都不顺眼。“条理性、层次感不强,制度凌乱;人才培养体系、评估体系缺失;授权制度凌乱,公司买台电脑,还需要我签字。所以,我总觉得不对头,不应该这样。在我的印象里,一个公司应该制度明确、层级架构明晰、授权体系完善……”刘刚说。

因此,他试图按照自己的想法将公司的层级架构体系、人才培养制度、内部审批制度等按照西方企业的模式进行改造。“没想到,两年下来,表面改了,骨子里却没变。”刘刚说。

于是,他陷入了思考。“国外的市场经济比国内成熟,很多企业不是为了大的发展,而是为了生存,他们注重风险把控。因此,他们的制度很完善,连一个书店的管理手册就有七八本,但是他们的工作并不高效,对机遇的抓取能力要差得多。国外企业的领导大多是职业经理人,他们只需按照制度的规定完成任务即可。相比之下,国内企业的老板和员工自主性强,他们认为对了就自发去做了。这种自发的探索,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效率是很高的。”刘刚说。

经过深入思考后,刘刚决定变换思路。“我将自己的经验和感觉与现实问题存在的合理性进行平衡之后,再思考问题。比如,在加强制度建设方面,我就在如何将西方经验与本地实际融合方面下了功夫。尤其是我们与瑞士迅达集团合资后,我在保证公司员工积极性和工作高效率的前提下,将迅达好的理念和做法挪用过来,各种制度和管理体系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刘刚说。

完善而严格的人才培养计划

西继迅达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员工3400余人,其中仅研发人员就有400余人。可以说,人才团队是西继迅达创新发展的强大支撑。

刘刚一直注重人才培养。在他看来,人力资源部是一个企业的核心部门之一,人力资源部应该有一个庞大的人才培养计划和干部评估体系,要了解员工的能力,并针对不同员工进行相应的培养。秉持这种理念,他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人才团队建设。

“传统的人才培养的做法是‘传帮带’,这种做法很好,也很接地气,但是存在问题,因为现在刚毕业的学生,越来越不接受这种传统的做法。那么,要想加强人才培养,就必须以新人为基础,寻找适合的培养方式。于是,我们就制定了管培生计划。管培生就是管理培训生,以培养未来的管理者和领导者为主。”刘刚说。

西继迅达的管培生计划分为骋骏计划、雄鹰计划及继承人计划。在管培生计划中,新员工从入职就被设定了1至3年的培养内容和工作要求,以及未来要从事的工作等。

骋骏计划主要培养核心业务骨干,员工入职后先接受一年的培训,包括用2个月的时间理解电梯是什么;用4个的时间了解公司流程、商务内容,熟悉企业文化,找到归属感;用6个月时间进行轮岗实战。雄鹰计划主要培养管理层人员,员工入职后前3年里,先接受系统培训,然后到关键岗位轮岗实战,及到分公司轮岗实战。

“继承人计划是这样,每个高层管理岗位都要设定两个继承人,像我的总经理岗位,也有两个继承人。继承人并非一定‘上岗’,而是假设岗位一旦缺人,保证有人能上,它其实是储备干部培养计划。继承人计划很严格,像总经理岗位的继承人,分别有‘三年计划’和‘八年计划’。三年内,继承人要学完60门课程,这些课程或者在上海完成,或者在瑞士迅达集团完成。”刘刚说。

不光如此,要想成为管培生,是件不容易的事。“我们管培生计划实施后第一次招聘,就是从报名的500人中海选出来的,最后成为管培生的不足20人。”刘刚说。

正是这种完善而又严格的人才培养计划,才使西继迅达有了强大的人才团队,保持了核心竞争力。

未来的电梯

不应只是运输工具

今年5月,在2019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暨中国品牌建设高峰论坛上, 全国共有32家企业入围机械制造业品牌价值企业,西继迅达以品牌价值32.53亿元位列第13,成为河南唯一入围的机械制造企业。

“不管任何时候,没有不好的行业与市场,只有不好的企业。作为企业领导者,要有执着的精神、顽强的毅力。对我来说,我就像看病人一样看这个企业,每天都能看到需要解决的问题。哪怕一天只解决一个问题,一段时间下来就会有明显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运营得更好。”刘刚说。

与瑞士迅达集团的合资、企业内部的管理创新等都为西继迅达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该公司曾以每年超过40%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近年来,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该公司增长有所放缓,但仍保持在25%以上。

“经济进入新常态,说明市场正在回归理性,就必然会经历‘洗牌’的过程,导致竞争加剧、淘汰率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刘刚说,“对于我们来说,要想保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稳定有序增长,就必须在保证不断加强传统机械制造产业的同时,重新进行产品定位,寻找新的竞争点。我们要从制造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变,细分市场,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也就是所谓的蓝海战略。”

前不久在第21届上海国际别墅配套设施博览会上,西继迅达展示的Caplift复式电梯和Vigo2系列家用电梯受到了众多国内外嘉宾的广泛关注。这便是该公司细分市场后所研发的新产品之一。刘刚表示,细分市场后的新的产品和服务有很多。

该公司研制推出了eCloud电梯云管理系统,对电梯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实现对电梯时效和安全的可视化管控,监控数据信息与维保员工、客户无缝互联,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给用户提供全面有效及时的服务。

“其实,电梯行业还有很多文章可做。比如公共电梯,它不只是也不应该是单纯的运输工具,还应该是一个便民服务中心,这就产生了‘电梯+互联网’概念,在这个概念的引领下,很多附加的功能就会应运而生,这也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刘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