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健康养生

中暑后应这样急救

本报记者 马晓非 通讯员 毛树存

7月28日,由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专家组成的“手拉手”项目专家团队莅临许昌市人民医院,进行病例分析、临床教学,并开展了学术讲座。图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专家进行手术示教。 马晓非 摄

中暑是指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或在炎热环境中进行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种疾病。根据临床表现,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先兆中暑主要表现为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慌、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通常小于37.5℃。轻症中暑除以上症状外,还会出现面色潮红、脉搏加快等,体温升高至38.5℃以上。重症中暑有可能导致死亡。”8月2日,许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科科长唐丽红对记者说。

中暑后,及时、正确地急救非常重要。唐丽红建议,患者中暑后应停止活动,到凉爽、通风的环境中休息,脱去多余或紧身的衣服。同时,让患者平躺,将其下肢抬高15到30厘米,将凉毛巾放置于患者的头部以降温,或将冰袋置于患者的腋下、颈侧和腹股沟处。

如果患者有反应,且没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可适当补充水分。如果患者在30分钟内症状没有缓解,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如果患者停止呼吸,应及时做人工呼吸。对于重症中暑患者,降温速度决定恢复效果。体温越高,持续时间越长,人体组织损害越严重,恢复效果也越差。

为了预防中暑,企业应将热源尽量布置在车间外,对热源采取隔热措施,加强通风降温,为员工提供含盐饮料,补充营养。企业还要为高温作业员工提供耐热、导热系数小、透气性能好的工作服,并按不同作业的需要,为其提供工作帽、防护眼镜、面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同时,要在就业前和入暑前对高温作业员工进行体格检查,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设立具有空气调节系统的员工休息室。

对于个人来讲,高温天气,无论运动量大小,都要增加水分摄入,不要等口渴了才去喝水。尽量穿质地轻薄、宽松、浅色的衣物,避开正午前后出行,在阴凉处进行户外活动。夏季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快,睡眠不足会造成精神萎靡,容易诱发中暑。因此,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并坚持清淡饮食,尽量少食用高油高脂食物,减少人体热量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