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增阳
由许昌桑派豫剧院排演的现代豫剧《撼天情》获得河南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好消息,并没有打乱许昌桑派豫剧院的演出计划。不久前,许昌桑派豫剧院院长常俊丽在接受专访时告诉记者,仅仅上半年,该院就已经演出了200余场,将一场又一场精彩的戏剧演出,带给热爱戏曲的百姓。
辛勤奔波,换来的是剧团演职人员水平的不断提高;换来的是剧团戏曲演出效果的广受好评;换来的是连续三部戏曲作品获得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换来的是在一年的时间里《燕振昌》和《撼天情》两部戏进京演出,而且都引起了轰动,其中《撼天情》更是引来中央电视台等30余家媒体报道。
鲜活是戏曲的生命
从2008年创办许昌桑派豫剧院的前身许昌万里豫剧院,11年的时间里,常俊丽带领剧团排演了《七品青莲》《中原警事》《燕振昌》《撼天情》等四部现代大戏和两部戏曲电影。靠着贴近时代、扎根群众的创作理念,许昌桑派豫剧院的每一部原创作品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靠的是什么?在常俊丽看来,靠的是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
“出人、出戏、出精品,情系百姓为人民。这是许昌桑派豫剧院一直以来的办团宗旨。熟悉许昌桑派豫剧院的朋友们知道,这些年许昌桑派豫剧院在传承经典剧目的基础上,连续推出了几部叫得响、传得开的现代戏。《七品青莲》《中原警事》《燕振昌》《撼天情》这几部戏,不管是写县委书记、公安局局长,还是写基层党支部书记、普通百姓,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这样的戏不好写,也不好演,但是在著名剧作家齐飞的笔下,在演职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常俊丽说,能够有这样的效果,是因为许昌桑派豫剧院一直以来坚持深入基层,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丰富艺术创作。抱着时刻服务人民的宗旨,许昌桑派豫剧院获得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省新闻出版局联合授予的“河南省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每一个角色都要有血有肉。这是常俊丽在演戏时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在不断带领剧团前进的同时,常俊丽也时刻不忘提升自己的演出水平。不忘责任和担当,常俊丽在演出每一个角色时,都严格要求自己,一定要准确刻画出剧中人物的特点。“人物是好戏之魂。作为一名戏剧演员,要想塑造一个有血有肉的典型人物,就必须走进人物的内心,挖掘人物的灵魂,用性格的鲜明、语言的生动、行动的感人,让其在舞台上鲜活起来,这样才能感动自己、感动观众。”常俊丽说。
作品是发展的根基
现代豫剧《七品青莲》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强烈反响。2009年,在赴省汇报演出大获成功之后,该剧又先后两次在全省进行了巡回演出;2010年,该剧在第四届黄河戏剧节上荣获金奖。优秀的文艺作品能体现一个时代的特质,反映一个时代人民的生活和奋斗,传递时代正能量。“《七品青莲》叫响了剧团的品牌,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推出精品剧目,才能在市场上赢得先机,才能在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实践中作出自己的积极贡献。”常俊丽说。
2012年,许昌万里豫剧院排演了大型现代豫剧《中原警事》,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该剧先后获得全国公安系统“金盾文化工程”优秀作品评选“金盾艺术奖”和第五届黄河戏剧节特别奖。
2015年,常俊丽了解到长葛市坡胡镇水磨河村原党委书记燕振昌的事迹,深受感动。在剧作家齐飞完成剧本之后,许昌万里豫剧院全体人员全身心投入到豫剧《燕振昌》的排演中去。“我们当时提出的口号是‘以燕振昌精神演好燕振昌’,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部戏搬上了舞台。”常俊丽说,豫剧《燕振昌》一经推出就引发强烈反响。在发展过程中,许昌万里豫剧院始终坚持将正确的宣传方向放在首位,传递正能量,唱响主旋律,将戏曲艺术与老百姓关注的题材结合起来,演老百姓身边的故事,唱老百姓关注的时代人物。
为时代而歌,为人民而唱。在常俊丽的带领下,许昌万里豫剧院推出了一部又一部贴近时代的戏曲精品。多年来,常俊丽拥有着一大批戏迷,也获得了各种各样的荣誉。
责任是对艺术的忠诚
对学生有责任,对事业有追求,对社会有担当,是艺术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常俊丽不断提升着自身和剧团的业务水准。在常俊丽看来,许昌桑派豫剧院的现代戏之所以能够得到认可,一是剧本好,二是人物原型好,三是排演水平高。“在创作《燕振昌》时,齐飞老师先后到水磨河村采访数次。他带着情感去写这部戏,力争使这部戏故事诱人、以情动人、以德感人、以技惊人,再现燕振昌的先进事迹和光辉形象。燕振昌是我们身边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是百姓心中的丰碑。能把这样的故事搬上舞台,是我们的责任和荣幸。我和齐飞老师一道多次到水磨河村探访,和人物原型张改真对话。在剧本完成后,全院集中精力,夜以继日地赶排,一句词、一句唱反复打磨,最终呈现出来了最好的演出效果。”常俊丽说。
2008年,桑派豫剧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和东城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关心支持下,许昌桑派豫剧院及许昌桑派豫剧研究中心挂牌成立,桑派艺术有了专门的发展平台,这对桑派艺术传承和弘扬具有里程碑意义。作为桑振君大师的关门弟子,以许昌桑派豫剧院为阵地,常俊丽致力于桑派艺术的传承和弘扬。常俊丽说,通过面向全国招考,大量优秀的艺术人才已经来到许昌桑派豫剧院工作,其中不乏中央戏剧学院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们有使命、有责任去反映时代,讴歌祖国、讴歌党、讴歌人民和英雄楷模,把身边的楷模通过文艺的方式让更多人知道。演英雄、学英雄,在扮演不同角色的时候,我也学到了很多。深入生活去了解这个时代,我们会发现,在时代的发展中有无数的好素材,值得我们去歌颂。我们有责任去打造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作品,无愧于这个时代和人民。”常俊丽说。
戏曲艺术必须创新发展,贴近人民生活,以鲜活的舞台人物来塑造生动的艺术形象。这是常俊丽最深切的体会。“没有继承,戏曲艺术就失去了根基;没有创新,戏曲艺术就失去活力与生机。”常俊丽这样看待戏曲艺术的发展。
以此为创作理念,常俊丽带领着许昌桑派豫剧院在排演传统精品剧目的同时,以《七品青莲》《中原警事》《燕振昌》《撼天情》等一部又一部深受群众喜爱的现代豫剧作品,展现着道德楷模的时代风采。紧随时代,扎根基层,打造精品,服务人民,弘扬经典,传承桑派,常俊丽为了心中的理想,砥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