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春秋楼

不走捷径就是捷径

李伟峰

周末或小长假外出自驾游,已成为当下不少家庭休闲放松的生活方式。何以安全快捷地到达目的地?多数人的惯常做法是轻点手机,按图索骥,高速优先。可是,有时候事与愿违,精心选择的路线严重堵车,行进速度如蚁,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影响心情。

抄近路、走捷径是多数人趋利避害的一种本能。捷径之捷就在于路程短、成本低、见效快。现实中一些人总想不劳而获,一夜暴富;总想投机取巧,出人头地;总想立竿见影,创造政绩,而全然不顾客观规律和现实条件。于是,许多看似唾手可得的荣耀往往昙花一现,经不起风吹雨打。

但凡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不下一番滴水穿石的持久功夫,是无法完成的。电影《芳华》的编剧严歌苓,说起自己这些年的创作心得时总结道:“聪明的人用的都是笨办法。”严歌苓每天坚持写作6小时,30年如一日,雷打不动。每写完一篇小说,她都要反复修改,精雕细琢。写《陆犯焉识》这部小说时,她从40万字的原稿中删掉了10多万字,最终出版。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刚从农村考到北京大学时,为了学好英语,将《新概念英语》全套四册的每一篇课文都倒背如流。在因病住院的一年时间里,他整整读了200本书,背了上万个英语单词,翻烂了好几本字典。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成功永远属于那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心无旁骛、奋斗不息的追梦者。

非洲草原上有一种尖茅草,半年才长一寸高,人们几乎注意不到它。但是,当雨季来临,三五天时间里,它便会由一寸高蹿至一两米高,成为“草中之王”。其实,尖茅草前半年长得并不慢,它在悄悄地往下生长,根系可达地下28米。如此一来,待营养和水分充足,它后来居上也就不足为奇了。曾国藩曾言:“拙看似慢,实则最快。”凡事只有一步一步、稳扎稳打、不急不躁,用小火慢炖的心态,将基础打牢、根基筑实,何愁不成功。

当然,不走捷径不是一味地要我们埋头苦干、不讲方法和技巧,而是要在尊重规律、尊重科学的基础上干事创业,不投机取巧,搞旁门左道;不脱离现实,求急功近利;不劳民伤财,造政绩工程。只有在注重过程、专注细节、追求极致的前提下曲径通幽,顺势而为,方能体验水到渠成、不期而遇的人生质变。

有句话说得好:路是走出来的,事业是干出来的,成功是奋斗出来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可许多时候理想的实现不会一帆风顺,往往伴随着痛苦的挣扎、艰辛的摸索,还有百折不挠、执着永毅的笃定和决心。著名电影大师卓别林的代表作《城市之光》中,有个被人津津乐道的片段:卖花的盲女在听到重重的车门响后,认为碰到了阔人,就上前兜售鲜花,不忍拒绝的流浪汉就用自己口袋里仅剩的两角五分钱买下了一束鲜花。正是因为卓别林天才般地还原了真实场景,才让盲女凭声音判断出了客户的身份。卓别林在听到人们的赞扬声后,只是淡淡地说:“这没有什么,我只不过设计了342个方案罢了,然后全部都拍了下来,选了你们看到的那个。”这何尝不是最精妙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