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佳
一场秋雨过后,夜凉如水。窗外蛐蛐的轻鸣,一声接着一声,像一股清澈的山泉,缓缓地流进我的心田。
我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蛐蛐不急不躁的歌唱。没有蛙鼓那么喧闹,没有蝉鸣那么张扬。蛐蛐的叫声,如情人间的耳语,细碎温柔;似青石上的流水,清新悦耳。
几只远近不同的蛐蛐,像一支训练有素的乐队,演奏着一首温馨和谐的小夜曲。领唱的,声音短促响亮,像舞台中央信心满满的大腕儿;伴唱的,不紧不慢,一声连着一声,似有若无,和声动听。还有在旁边朗诵的,一字一句,抑扬顿挫。
月光澄澈。在蛐蛐的浅唱低吟中,我不由自主地念出了“西窗独暗坐,满耳新蛩声”的诗句。我的心,不知不觉地便飞回了故乡……
土砖青瓦的小院。院墙根儿,瓦砾堆,瓜架下,草丛中,一群晒得黝黑的乡下孩子,翻墙掏瓦,扯藤拔草,仔细搜寻着蛐蛐的踪迹。受惊的蛐蛐,“唧”的一声蹿出,一蹦三尺高。眼疾手快的小伙伴,“啪”的一声,早将蛐蛐罩住。然后,手掌轻挪,小心翼翼,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将蛐蛐收入囊中。如果捉到的蛐蛐,头大腿长威武雄壮,就被封为“王”。有不服气的,就将自己的蛐蛐放进木盆中,和“王”争斗一番。在众人的围观中,两只身强体壮的蛐蛐摆好架势,仰首蹬足,怒目相向。用草茎轻轻一拨,蛐蛐立马跃起,扑向对方。“咬!咬!咬!”“使劲!使劲!使劲!”在一片叫喊声中,两只蛐蛐你来我往,撕咬弹跳,斗得难解难分,直到一方体力耗尽,或断胳膊少腿,不能再战,才见分晓。胜者振翅鸣叫,得意洋洋;败的偃旗息鼓,郁郁寡欢。拥有一头“蛐蛐王”,是儿时最大的快乐。
“蛐蛐叫,秋天到。”初秋的田野,芝麻扎起了麻花辫,高粱一脸绯红,像羞答答盼着新郎迎娶的大姑娘,黄豆即将分娩,怕一笑肚子里圆滚滚的小宝宝就会蹦出来。稻谷黄成一片,习习秋风送来稻香阵阵。我闭上眼,仿佛嗅到新米的味道。
门前的打谷场上,父亲拉着石磙碾了又碾。院子里的葡萄架上,挂着磨得锃亮的镰刀。我依在母亲身旁,边摘边吃刚从地里挖回来的花生……
今夜,循着蛐蛐的叫声,我又回到秋意浅浅的故乡,回到青瓦土墙的老屋。没有车辆的喧嚣,没有市井的吵闹,只有小小的蛐蛐,把一茎草当成琴弦,在静夜里轻拢慢捻,弹奏出田园诗意的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