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就业创业

以人社政策资源为翼 助力民营经济腾飞

——看市人社局如何服务民营经济发展

本报记者 胡晨

近日,一则《我市两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消息“霸屏”了许昌市民的微信朋友圈:8月22日,2019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揭晓,我市森源集团、金汇不锈钢集团两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其中森源集团排在第192位,金汇不锈钢集团排在第406位……

企业连年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外,还得益于许昌良好的营商环境。“一直以来,我们积极发挥人社职能作用,强化就业服务,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题,落实社保降费政策,让企业轻装上阵;落实‘许昌英才计划’,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用实际行动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市人社局局长杨宏杰说。

就业服务 解决企业用工难题

用工一直都是企业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用好工就能事半功倍,让企业不断发展。

春节过后,招聘市场开始渐渐复苏。2月15日,农历正月十一,2019年迎新春促就业惠民生人才招聘会在许都公园拉开序幕。

上午9时许,招聘会现场人潮涌动,除了森源集团、瑞贝卡发制品、黄河实业、远东传动轴、继元智能、纪年科技等一批省内外知名企业前来招聘外,还有数千名从各地赶来的求职者。

从专业技术人员到一线生产工人,从管理人员到业务销售人员……招聘会上,来自省内外的350家知名企业提供12600余个工作岗位,涵盖财会、电子、机械、营销、管理、服务等多个专业。

“和去年相比,今年进场招聘的企业更多,提供的岗位数量有所增加,岗位类型也更丰富。”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郭丹介绍,据不完全统计,招聘会当天共有8000余人次进场求职,达成就业意向4100余人次,招聘市场“供需两旺”。

这场招聘会仅是我市人社部门大力加强就业服务,搭建用人桥梁,为民营企业提供优质用工保障的一个缩影。

在加大招聘力度上,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坚持每周三、五举办招聘会,定期举办大型人才招聘洽谈会,先后举办了“民营企业招聘周”、产业集聚区企业与高校毕业生对接洽谈活动、产业集聚区企业专场招聘会等各种形式的招聘活动。今年以来,我市共举办各类招聘会130余场,服务企业5200家次,提供岗位15.3万个,促进就业4.8万人次。

为搭建政企联络平台,市人社局通过建立双百人力资源主管名录、企业服务微信群,以我市十大产业链需求为核心,开展高层次人才需求及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征集工作,形成《许昌市人才引进需求目录》;同时,还建立“企业需求数据库”和“人才信息数据库”,积极为企业和人才牵线搭桥。

在扎实开展企业用人指导方面,该局通过开展企业用工调查和企业用工需求监测工作、召开企业供需座谈会、集中开展就业指导和用人指导,解决了企业在招工用人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首创的“企业用人指导实用方法与技术——对比法、算账法、保障法”荣获全国职业指导优秀成果一等奖。

此外,市人社局还加强职业技能培训,1至7月已完成各类职业培训5.2万人次、职业技能鉴定1.2万人、新培养高技能人才1356人;大力推进校企合作,目前已有80家市内外企业与我市技工院校签订了合作协议,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4900名;在全省率先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目前共为许继集团、森源集团、西继迅达等9家企业培训新型学徒1387人,为企业节约培训经费769万元;落实急需紧缺行业(工种)技师、高级技师培养补贴,上半年全市共培养急需紧缺行业(工种)技师、高级技师205人,发放补贴61.5万余元。

出台政策 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民营经济是支撑许昌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顶梁柱”,贡献了全市80%以上的GDP、75%以上的税收收入、90%以上的新增就业,但不少民营企业也面临“成长中的烦恼”,不同程度出现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企业轻装上阵,才能激发活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 “所有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完全可以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聚焦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减轻企业6个方面负担的政策举措,降低税费负担被列为首位。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我市印发了《许昌市“四个一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市人社局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突出明显降低企业负担这一重点,出台了《许昌市人社局明显降低企业负担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确保涉及人社领域的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行动方案》表明,市人社局将实施就业优先政策,落实就业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社保费4.52亿元,落实稳岗援企资金5500万元,企业招用失业人员减税1亿元,发放就业补贴3000万元、培训补贴1000万元,降低企业招用人成本1亿元等,全年将降低企业负担7.47亿元以上。

为实现这一目标,市人社局专门成立了由局长杨宏杰任组长的明显降低企业负担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该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工作进度,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明显降低企业负担专项行动取得实效。同时,各县(市、区)人社局也主动与当地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全面落实各项就业政策,让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有明显的获得感。

在《行动方案》实施过程中,市人社局从降低社保费率、调整缴费基数、实施稳岗援企、提升职工技能、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提供免费人力资源服务、实行社会保险费补贴等方面多渠道降低企业负担,预计将为我市企业减负7.47亿元。同时,市人社局协调税务部门调整了社会保险征缴费率和基数,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全面落实到位,上半年已累计为企业减征社会保险费约2.33亿元。

为提高政策知晓率,市人社局编印并发放《降费政策明白卡汇编》1万余份,涵盖了社会保险、职业培训、就业创业、税收减免等42项优惠政策。在通过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以及广场活动等形式大力宣传降费政策的同时,市人社局联合市医保局、市税务局,市、县同步举办社保降费减负集中宣传日活动。对于森源集团、万里集团、西继迅达等重点企业,市人社局坚持送政策上门,提升企业和职工对政策的知晓度和参与度,确保政策第一时间落实到位。

引智聚才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

5月31日,全市科技创新暨“许昌英才计划”表彰大会隆重举行。市委书记胡五岳在会上强调:“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一个国家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是一座城市发展的持久动力,是许昌高质量发展的不二选择。”

对于人才的渴求,许昌并非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化为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项具体政策,化为各地各部门的一次次实际行动。2016年4月,市委、市政府启动“许昌英才计划”,拿出15亿元设立“许昌英才基金”,广开进贤之路。

为落实“许昌英才计划”, 市人社局认真开展人才评定培养,创新开展人才服务,为企业引进了一大批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

广开引才渠道,集聚天下英才。市人社局坚持聚焦产业引才,围绕全市九大重点新兴产业吸引集聚创新人才,依靠人才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注重把高层次人才引进与技术引进、项目引进有机结合,3年来共帮助120家企业引进2300名人才。同时,该局坚持实施专项引才,组织我市企业参加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招揽人才。2018年,全市征集人才需求1453人、项目需求33个,组织120家重点企事业单位、邀请海内外嘉宾42人参会,搭建许昌5G小镇、森源集团2个特装展位,其中森源集团搭建了全省唯一的企业特装展位,收到简历量位居全省之首。

注重人才培养,激活内生动力。市人社局坚持人才引进和培养并重,统筹推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梯队建设,累计选拔培养9批238名市级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6人;扎实开展人才评定工作,3年来先后分3批评审认定了789名高层次人才,发放支持资金2279.35万元;突出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支持企业投资建设科技孵化器、企业研发中心。目前,全市共组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4个,博士后进出站累计58人次,在站博士后19人,促进高端人才向企业聚集。

强化人才服务,营造良好氛围。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许昌市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引进4家专业人才服务机构,建成“人才找岗位”“企业找人才”两个数据库;建立了市、县两级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队伍,为我市高层次人才提供医疗保障、子女入学、配偶就业、人才公寓等全方位服务;先后开展了“市长请人才喝咖啡”活动、高层次人才沙龙联谊活动、青年联谊活动、人才对接洽谈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