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晓非 文/图
如果问许昌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马宇杰哪里是他待最久的地方,答案一定是手术室;如果问他做得最多的事情是什么,答案一定是做手术。这样的回答一点儿也不夸张。
一天十几台手术,还要去其他医院做手术。这样忙碌的工作,对马宇杰来说早已是常态。作为许昌泌尿外科专业的“领头羊”,马宇杰在省内也有较高的知名度。他用高超的技术,彰显了救死扶伤、永不言弃的精神,用大爱诠释着医者仁心。
哥伦布式的开拓者
在马宇杰身上,最明显的标签就是“技术创新”。无论何时,他总能站在技术发展前沿,采用的许多技术在省内也居于领先水平。
20世纪80年代,医疗技术日新月异。一直扎根于临床的马宇杰,在采用新技术的道路上脱颖而出,见证了我市泌尿外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不仅如此,凭借深厚的临床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创新能力,一项项引进的新技术在他手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1989年,马宇杰在禹州一家医院工作。踏上工作岗位后,他密切关注泌尿外科的发展动态,紧密追踪泌尿外科前沿技术,刻苦钻研,每年都会采用一些高新技术,让自己时刻站立在泌尿外科发展前沿。前列腺电切技术、前列腺等离子剜除电切技术、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技术、经皮肾镜技术及系列化的泌尿外科腹腔镜微创手术……从1996年开始,马宇杰将一项又一项国内先进技术引进禹州,让他在全省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这些技术在我省都是较早采用的,其中不少目前仍处于先进水平。
2008年,马宇杰作为特殊人才被引进到许昌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这个更加广阔的平台上,他大力引进更多先进的微创技术,如用于治疗年老体弱、复杂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绿激光前列腺剜除切除术,治疗复杂肾上腺肿瘤、肾肿瘤、膀胱肿瘤及前列腺肿瘤的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泌尿系统畸形的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复杂泌尿系统结石的输尿管软镜联合经皮肾镜技术……
同时,他不断提升科室诊疗水平,转变医护人员观念,到该科就诊的患者大幅度增加,使该科由一个病区发展到两个病区,共100多张床位。原来很多到外地看病的患者不出许昌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国内最先进的医疗服务,郑州、新乡、焦作、驻马店、周口等地的患者也慕名而来。
一项项新技术的采用、一个个技术难题的攻克,让马宇杰的名气越来越大,他也越来越多地亮相于各种高级别的学术会议上。
近年来,他几乎每年都应邀在省级学术交流会上授课。在北京医院举办的全国微创泌尿外科学习班上,他与国内知名专家互相交流。2018年,他作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培训学院第32期“将才工程”培训班成员,到美国南加州大学医疗中心研修学习。“将才工程”是我国为培养泌尿外科领军人才而设立的全国性培训项目,我国许多著名泌尿外科专家都曾受训于此。
战士般英勇无畏
“喜欢啃硬骨头”是马宇杰的又一个特点。他喜欢挑战高难度手术,力争把每台手术都做成精品。“工作这么多年了,我几乎没有遇到过拿不下来的手术。”坚定的语气中透露着马宇杰高度的自信。
在马宇杰的人生字典中,似乎就没有“怕”这个字。无论患者病情多么复杂、手术难度多么大,他始终像一名英勇无畏的战士冲锋在前,并且每次都能化险为夷。
截至目前,马宇杰已经做了超过2万例复杂泌尿外科微创手术,其中有为将近90岁的老年人做的腹腔镜肾癌根治手术,也有为95岁的老年人做的前列腺增生手术。还有许多患者辗转于多家医院没人敢收治,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地步,最终在马宇杰这里“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名87岁的老太太患有重度佝偻病畸形、脓肾、肾周脓肿等,反复出现感染,持续发热。患者的肾脏与周围组织严重粘连,重度佝偻病造成手术空间极其狭小,再加上年龄偏大,她几乎跑遍了省内的医院,但均没人为她做手术。
后来,患者慕名找到了马宇杰。“如果不给患者做手术,最终可能会致命。所以,风险再大也要努力尝试。而且,我也有把握把手术做好。”马宇杰说。他没有说大话,最终果然不负众望。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说他有过人的胆量也好,说他有惊人的魄力也罢,归根结底,是他有着过硬的技术。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儿。在保证手术质量的前提下,马宇杰做手术非常娴熟。同样的手术,他能比别人节约一半的时间。曾经有学生向他吐槽:“马老师,您手术能不能做得慢一些,我还没有看清楚就结束了。”
很多人认为,马宇杰天生就是当外科医生的料。这样说或许不无道理,但他背后付出的艰辛与汗水只有他自己清楚。
王进喜式的“铁人”
“铁人”“工作狂”“拼命三郎”……这些都是同事们眼中的马宇杰。
每天做十几台手术,对马宇杰来说是家常便饭。每个月他还会打几次“大仗”:从8时开始做手术,一直做到第二天凌晨。在这期间,除了中午花几分钟吃饭之外,其他时间他一直站在手术台旁边。由于时间紧,他中午吃饭经常凑合,泡一包方便面或吃一块面包就是一顿午餐。这样的工作强度不是每个人都承受得了的,同事们由衷地佩服他精力旺盛。
“一天不做手术,总感觉缺了点儿啥。说来也奇怪,站在手术台前立马就精神了,可是一旦忙完一天的工作,感觉骨头都散架了。”马宇杰笑着说。
“铁人”的背后是无尽的柔情。马宇杰小时候家里很穷,得了病也经常没钱治疗。有一次他牙痛,为了缓解痛苦,硬是嘴里含着水熬了一晚上。马宇杰向记者坦言,他走上从医的道路,与小时候的经历不无关系。成为一名医生后,他始终没有忘记小时候的经历,经常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宁愿自己加班加点,也要尽全力早为患者解除痛苦。
马宇杰没有什么兴趣爱好,不会唱歌、不会打牌,没有时间参加体育运动,也没有时间旅游,整天穿梭于门诊、病房和手术室之间。他笑称自己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把自己“卖”给了患者。
“虽如苦行僧,但乐在其中。生活看似单调,其实丰富多彩。”马宇杰笑着说,“帮助别人是最大的快乐,而我每天都会帮助很多人。每次给患者治好病,尤其是完成一例高难度的手术,那种快乐是什么事情也比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