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

市文广旅局“四个着力”促乡村文化振兴

本报讯(记者 王增阳 通讯员 曹华彬)近日,市文广旅局按照省、市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和市委、市政府要求,结合行业特色优势,转换思维方式、认真研究谋划,激活乡村振兴内生活力,为全面推进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贡献文化旅游力量。

据了解,该局从四个方面着力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一是着力抓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全面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确保明年8月底前全市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按照创建要求实现全覆盖,该局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资源,持续抓好特色文化分馆建设,继续开展舞台艺术送基层、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等文化进基层活动;推进乡村文化供给、数字化建设,实现乡村公共文化“订单式”“菜单式”服务。二是着力抓好文艺创作及展演,持续丰富乡村文化产品供给。该局围绕乡村题材创排一批反映基层优秀干部、脱贫攻坚、廉政建设和加强乡村文明建设的戏剧、歌曲、小戏小品,力争多出精品;建立完善文化下乡活动效果反馈机制,引导文化企业采取个性定制、精准营销、网络共享等模式提供个性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三是着力抓好乡村旅游建设,进一步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该局围绕重点培育禹州市鸠山镇、襄城县紫云镇和16个独具特色的传统古村落、民俗村、特色文化村,集全市之力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建设一批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基地;为每个示范村、镇策划包装1至2个有市场影响力的特色活动;在示范村、镇“美丽乡村”摄影大赛评选基础上,举办优秀作品巡回展;开展招商引资,在示范村、镇打造特色民宿和旅游项目;实施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工程。四是着力抓好文旅扶贫,进一步巩固“智志”双扶成效。该局面向全市贫困村开展“结对子、种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打造乡村文化品牌;探索“文化+”扶贫模式,帮助贫困村做好“文化+”发展规划,促进文化优势资源转变为特色经济资源;持续完善“景区带村”模式、“公司带村”模式、“节庆活动带村”模式、“合作社+农户”模式、“农家乐+农户”模式的“三带两加”旅游扶贫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