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宜居许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许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城市地标变迁,见证许昌城市发展

本报记者 胡永鑫

护城河旁的曹魏古城南大门气势雄伟 许昌晨报记者 牛书培 摄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地标,而每个时代城市的地标又不尽相同。但不论怎样,每个地标都有独特的意义,承载着一代人的回忆,也见证着一座城市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一代又一代勤劳勇敢的许昌人民拼搏进取、奋勇争先,用辛勤的汗水和聪慧的头脑,创造出一个多姿多彩的美丽许昌,建造了一座日新月异的“宜居之城”。如今,这座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老城,正焕发新生。而许昌的城市地标也在这70年间不断更新,有些已经消失远去,有些依然在坚守。

城市地标变迁之交通枢纽

几乎每座城市都有火车站。在那个交通不是很发达的年代,铁路是人们出行的首选。许昌火车站1903年5月动工兴建,1905年12月建成通车,1988年5月进行改造、扩容,1991年新建南货场,1994年又进行扩建,历经百余年,如今依然是许昌的城市地标。许昌火车站承载了几代人的分离与团聚,既是归途的终点,又是旅途的起点。

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飞机、高铁等高速出行方式越来越受人们青睐。位于东城区的新郑国际机场许昌航站楼、高铁许昌东站,如今正成为新的交通枢纽,对于加强许昌与省外乃至国际城市的联系发挥着重要作用。

城市地标变迁之商业

说起许昌的商业地标,老许昌人首先想到的是南大街。南大街是许昌历史悠久、曾经最繁华的商业街,被誉为许昌的“王府井”,承载了许昌人的梦想与记忆。

后来,许昌商圈不再局限于某一区域。从南大街到许昌百货大楼,从许昌亚细亚商场到大商新玛特,从胖东来大众服饰、胖东来生活广场、胖东来时代广场到新田360广场、许昌万达广场、中原云鼎广场等,许昌的商业地标从老城区向周边全方位布局。如今,胖东来已经成为许昌家喻户晓的商超品牌,大商新玛特、新田360广场、许昌万达广场、中原云鼎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异军突起。许昌商业遍地开花,各个商业地标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如今,在护城河圈起的1.87平方公里区域内,按照国家5A级景区的标准,“一轴、两辅、两环、十大功能”组团儿规划,设置10个功能分区、20个景区,与护城河、春秋楼、曹丞相府、西湖公园形成联动景观,以文化展示、旅游休闲、商业服务、特色居住为主要功能的曹魏古城展现在许昌人面前。

城市地标变迁之公园广场

在那个缺乏娱乐休闲场所的年代,公园是市民最爱去的地方。西湖公园内的小西湖始建于东汉末年,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因苏轼的诗“西湖虽小亦西子”而得名;春秋广场因旁边有一处明清风格的古建筑——春秋楼而得名;文峰游园因地处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的文峰塔旁而得名。它们在一些老许昌人眼里,是许昌无可厚非的城市地标,承载了许多人的美好回忆。

后来,许昌涌现出众多面积较大的公园。位于东城区的许都公园、许昌市最长的生态长廊清潩河游园、位于国家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运粮河公园、位于五一路的帝豪游园等,也成为各自区域的地标。

近年来,许昌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一些气势磅礴、生态优良的主题公园相继建成,如位于城市中轴线上的中央公园、科技广场以及鹿鸣湖体育公园和位于建安区的北海公园等。伴随着宜居许昌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像这样的城市地标还会继续出现。

城市地标变迁之文化设施

说到许昌的文化地标,当属许昌学院和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这两所高等学府。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它们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止。

图书馆也是城市的文化地标之一。几乎每座城市都有新华书店,新华书店也是城市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标。2018年,许都书城开业,填补了许昌市新型复合式书店的空白,成为许昌的新文化地标。

细细想来,许昌以往的文化地标也有不少,但渐渐被新的地标取代,以前有青少年宫、电影院,而现在有了更多场馆,如许昌博物馆、许昌市图书馆、许昌市规划展览馆、许都大剧院等。

细数这么多地标,我们发现,许昌地标的变迁与城市发展相关。随着许昌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市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优化到道路交通状况的改善,从广场、游园的增加到休闲运动设施的健全,如今的许昌不仅绿水长流、风景如画,而且交通便利、设施齐全;不仅城市基础功能更加完善,生态环境更加优良,而且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城市品质、魅力和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个城市地标的消失,会令我们惋惜,因为那是一段无法挽回的时光。但随着城市的发展,会有新的地标出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许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信未来还会涌现出新的地标。而它们,将给我们留下不同的记忆。